2022年2月微博发言摘要

2.1.2022

如果你以四年以上的时间长度反思过去的话,会发现一半以上的勤奋都是无脑的重复性自残式内卷,长期整体效果为负;而按照“随机梯度下降”的算法,只要定期随机接触舒适区以外的信息,不断冷静评估调整,即使短期可能还会有表面的倒退,长期迟早可以捕捉到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工作量恒定,人不累。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坚持 sgd (随机梯度下降) 式的摸索,保持恒定工作量,活得足够长,可以足够接近任何宏大目标。 而过度拼命 FOMO 的人往往暴躁的陷在局部极值或者某个鞍点,出不来,早早累死了。

Bill Bryson 写的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2003年出版) 很有意思,尤其是第二十七章讲述过去两百年大冰期 (ice age) 的理论的曲折发展,很有教育意义.

神经网络里面有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神经元的激活函数 ( activation function), 比较常用的激活函数是
relu ( rectified linear units), 表达为 y = max (0, x).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外界各种信息太多,应当设置一个阈值,低于阈值的东西完全不予理会。比如研究一个新公司,如果流动市值低于十亿美元的,可以不予理会,因为这里面噪音和假信息可能太多,无法精确评估。突破十亿美元并能持续增长的项目,才值得花一点时间调研。

各种狐朋狗友,一面之交的社会关系太多,激活函数就是自己内心设置一个简单可以度量的客观标准,低于此标准的社会关系都可以基本忽略,免得无谓的消耗。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阅历的丰富,激活函数的阈值也会不断悄悄的动态调整。太容易被噪音而激活并白白消耗大量资源,是大部分人的神经网络的缺陷。

激活函数的主要作用,是以尽量少的计算资源,来试图接近模拟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以获得尽量大的回报。不这样做,自己的竞争力会迅速落后,被各种 spam 拖垮。

宏观经济分析,对于提高投资回报的价值,大概相当于安慰剂. ​​​
===
2.6.2022

只会数理化的,可以看成是一种浅层神经网络,实用性上,还不如计算机编程,或者学一些科学史的常识。除了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外,更复杂的数学理论在绝大部分社会实践中完全用不上,有这时间还不如多翻几本马基雅维利老师的小册子 //@诸韬Andrey:一个不小的偏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概率论 再加 ergodicity 就可以飞着走了 [挤眼]//@投机界老炮儿:对于多数人来说学那些高深的数学纯粹是浪费时间,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再懂编程就可以在软件行业横着走了.
===
2.7.2022

与其整天思考如何落袋为安,拼命计算 p&l 那些蝇头小利,把自己搞得很累; 不如不断投入各种风险有限,但增长无上限,根本不需要考虑”落袋”的事业。

这样的事业,往往让别的生意纷纷落到它的口袋里。从事这样的事业,就会专注基本面,不为噪音打扰。 ​​​

如果你整天盘算如何让现在的事业”落袋为安”,你大概率从事的是错误的事业。

这是关键。 有复利心态,和赌一把就跑的人,是无法有效交流的 //@阿忠的梦呓:无法复利的需要落袋为安
===
2.9.2022

反思过去二十多年犯的一个最大低级错误,就是不知道控糖和避开垃圾食物,结果一边吃了很多垃圾食物,一边拼命锻炼减肥,造成巨大时间资源浪费。(就好像上面不断加冰块,下面不断加热烧水) 现在断食吃得更少,锻炼时间也可以减少三分之一,身体反而更好,时间更多了。

站桩的简单,枯燥和有效,就好比持有 sp500 指数基金简单,枯燥但足以秒杀 95%以上的基金经理一样。

很多人站十几分钟后身体就会微汗,站的时候很累,结束后非常舒服。这种舒服的体验,和游泳长跑后舒服还不太一样,更加微妙更底层。但难就难在坚持和克服枯燥。好在现在YouTube 上有很多录像可以跟着它的引导慢慢站 //@山西金泰熙:原来站桩有用?我老家县城很多锻炼的老年人站桩,我一直以为是没文化的

看到油管上有个叫 “魏小可”的人分享的一句话,觉得非常深刻: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
2.10.2022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个较大风险是半夜起来上厕所,精神恍惚,两腿无力,摔倒在卫生间里,然后突发心肌梗塞,就死了。

最近美国著名前主持人 Bob Saget 在旅馆里猝死,大概是类似情况,可能是摔倒在卫生间里,头部撞到地板或者别的地方,死因是 head trauma. 年仅 64 岁,可惜了。二十多年前看到他主持 abc 节目 America’s funniest home video,还是一个何等意气风发的帅哥。

好一点的情况,也容易发生骨折,然后长期卧床,无法自理,成了一个废人,身体越来越糟,也玩完了。

这里面最底层的因素,是衰老容易导致睡眠变浅,睡眠变浅后容易因为一点点膀胱的压力,而要起床尿尿 (如果前列腺有问题就更糟糕),如果平时不锻炼腿部肌肉力量,半夜睡眼惺忪,两腿发软是常态。

衰老导致睡眠变浅的底层微观机制是什么,科学家还没完全研究清楚。但是多练些站桩,太极拳,促进体内气血通畅,加强大腿力量训练,肯定是有用的,至少半夜在卫生间行走,不会那么容易摔倒.
===
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聪明人,都可以看成是和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产生高度拟合的神经网络。

要想达到或超越他们的高度,绝对不能简单模仿,那样做往往事倍功半,因为他们在那个行业或环境的生活经历 (对应于训练神经网络的标记数据 ” labeled data ” ) 肯定比你多,神经网络的隐层上的神经元肯定比你更更丰富,参数的调整一定比你更优化,你在他的屁股后面慢慢追,不仅吃力,而且因为缺乏后劲,往往是自取其辱。

这时候你一定要寻找别的新维度上的标记数据, 一定要避免浪费时间在无法证伪缺乏反馈的事物上,只要在不断新开拓的维度上找到大量的新的标记数据 (类似于增加新的层级),可以迅速训练自己的神经网络 (类似于 back propogation,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即使你在别人拥有的旧维度上缺乏信息优势,你的整体的信息处理深度迟早会超过他们,在更多场景上,慢慢形成对他们的智能上的碾压性优势:

就是说,有些新的场景,你可以非常容易的正确解读,而他们却显得非常无知和弱智,无论怎么提示,也很难形成理解力。

数据真实性和规模的差距,可能远大于智商和算法的差异。很多人摄入的日常信息,都是故弄玄虚无法证伪的噪音,

新维度有的时候是别人没有去深挖,被忽视的领域。有的时候无法预先定义,而是看到了,发现了,意识到很有价值,然后跟上去.
===
2.11.2022

大部分人会陷入两种极端的倾向:

一是有点小诱惑,就 all in 赤膊上阵,完全无视风险和潜在副作用; 这种人,在电视剧里一般活不过第一集

一种是极度保守,一点风险也不愿意冒,不愿去摸索,稍微遇到一点负反馈就缩回到自己的壳里去。这种人,会一辈子呆在低效苦闷的生活中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稍微多走几步,世界很大,其实非常精彩。

这两种极端都要避免,要不断检查自己.

“世界很大很精彩”包括时间上的维度。曾写过”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942年2月22号在巴西自杀了,因为他对时间维度上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缺乏想象力。八十年后再来看,过去的那点闪耀和未来的发展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当人们无法区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后(比如某个地方冰激凌消费量和淹死人数正相关,但冰激凌并不是导致溺水的因素),很多争论,最后就变成宗教狂热式的无聊的谩骂。

而且这个问题在缺乏更精细的观察工具之前,无解。 ​​​
===
2.13.2022

站桩的要点自己体会大概如下:
第一,大腿要微曲,微曲才能有点压力,才能产生效果。注意膝盖不能过脚尖,否则会伤膝盖。
第二,两脚迈开,与肩同宽。
第三,双手成”抱球”的一种自然饱满的态势。可以参考网上各种照片的姿势。
第四,要自然和放松,不要太僵太拘泥于某个姿势,可以不断微调。可以闭眼,也可以微微睁眼,怎么自然怎么来。呼吸也要自然,不要憋气。
第五,就是一些师傅的老生常谈了: 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肩与胯合,胯与脚合,松肩,松腰,松胯,上下相随,等等。
第六,体会到站桩好处的最大障碍,是练的时间不够。至少要站十分钟以上,才能有些感觉,初学者会额头出汗,练的时候很累,手和腿开始都会颤抖,但结束后会很舒服。可以在油管上找那种带领大家站桩的录像,跟着练,这样不觉得枯燥。YouTube 上有个叫 issac ang 的人上传了一个”杭州正圆太极院”老师的四十多分钟的录像,不知道那个老师叫什么名字,但讲得非常好,深入浅出,跟着他导引长时间站桩,也不觉得枯燥。强烈推荐。
第七,以前练站桩,存在一个浅尝辄止的问题。站了十分钟,觉得舒服了,就没有继续站,这样断断续续,身体不舒服了才想到去站,因此无法体会更深层的好处。
第八,站桩的好处很微妙。站完后身体内部的那种舒服,流畅,很难用语言精确描述。和长距离游泳后,人很舒服很神清气爽有些接近,但人一点也不累。好像是一种更深层的流畅和舒适。而且还

有一点,站桩对眼睛视力绝对有好处。看书久了,视力有些模糊了,降到 0.8,站十五分钟以上,马上可以恢复到 1.0以上,看东西无比清楚。

最近决定采取主动态势,延长一次性站桩的时间到半个小时以上。感觉到一个好处是睡眠质量更高了。以前会有因为睡眠浅,半夜三四点醒了然后翻来覆去很难再次入睡的情况,这样早上很难受,又要打盹。现在即使半夜醒了要上厕所,很快又马上入睡,这样睡足七八个小时后,早上精神很好,不存在那种打不起精神早上昏昏欲睡很难受的情况。今天早上测血压 104/72,脉搏 54,感觉很好。

这个精神好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以前二十岁出头参加摇滚乐会,可以很疯的上窜下跳两三个小时而不累,如果那个状态是 10,现在大概是 7-8。而如果不练功,疲于奔命于各种工作时,晚上睡不好,白天又打瞌睡,那精神状态大概是 3-4。

站桩简单有效,随时随地可以站,但因为枯燥而大多数人无法实践无法坚持,无法领会到其巨大好处,然后要花无数时间被各种亚健康状态折磨,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
2.14.2022

做题家在一起,会因为彼此攀比做题能力的本能,而陷入更加努力做题的沼泽,无法自拔。
===
2.15.2022

直接方式本质还是在玩看得见的有限游戏。比如两次大战的德国,越打敌人越多阻力越大,越打越亏钱,损失土地更多。输了后还不服气,再加杠杆继续硬杠,然后输的更惨。间接方式接触到新的无限游戏后,会非常清楚的看到原来有限游戏的可笑之处。

视之不见曰夷。这句来自道德经的话的意思是 “大道不清晰可见,老百姓很容易跟风选择看得见的路径”。 //@冷眼看江山:大道甚夷,而人好径。间接方式即大道。

改变做题家的本能,需要能够接触到更多有价值信息,看到更多新的无限游戏。但新的有价值信息,不可能自己坐着就有人喂到你的嘴边。而获得有价值信息,又需要兴趣产生的源动力,推动自己可以持续不断摸索。所以确实无法和见识短的做题家有效沟通,还是直接拉黑清净。

摩尔定律是通胀的杀手。

没有能力理解摩尔定律底层机制的人,总是预测摩尔定律要终结,总是预测高通胀要回归,总是最后被证明是错的,但总是坚持继续做同样的预测。

多么梦幻的世界.
===
2.16.2022

大道至简的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后端复杂,但对外的 API 简单。但一些无知的懒汉,偷换概念,想不劳而获,自己后端简单,没什么货,也妄想前端的 API 能简单.

做题家和出题家的区别是,前者是短期利益驱动,后者是兴趣和信念驱动。

做题家常会追逐一些表面的泡沫,甚至自己知道是泡沫,也要自欺欺人去追逐,只因为看上去利益非常诱人。

出题家即使没有短期利益驱动,也会为自己的兴趣或信念而废寝忘食的奋斗,因为在做事本身非常有趣,做事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得到真正的提高而绝非虚幻的泡沫,长远看非常有价值有意义。

有的时候做题家和出题家看上去是在做同样一件事,但熊市来临时,他们就会分道扬镳。做题家会做鸟兽散,出题家继续乐此不疲的迭代。

要成为出题家,最好在有巨大潜力并快速增长的行业里寻找引起你的兴趣的切入点。快速增长期,会有很多真空需要填补,这时竞争不大甚至根本没有,只要你能挺身而出,即使智商不高,也已经赢了。为什么必须有巨大潜力?因为这意味着长长的增长曲线,即使错过这个机会,很快下面有新的机会等待你去填补。

在表面上没有短期利益的地方,出题家会发现竞争出奇的少。做题家满心欢喜的追求某个短期利益点,但越努力发现越拥挤,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越来越高, 因为自己缺乏关键节点和资源的支配权,屡屡被玻璃天花板弹回来,原来的如意算盘成为南柯一梦。

出题家不怕干脏活累活。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喜欢脏话累活,而不喜欢利益。实际情况是,因为兴趣驱动使他们不怕干脏活累活,干着干着,突然发现这里涌现出远超想象的巨大利益。

做题家们因为都不想干脏活累活,都想追求看得见的短期利益,他们的道路反而越来越拥挤。一旦他们追求的利益点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才发现自己过去的积累无法复用,光阴完全虚度。

斯大林和托洛斯基以前曾经在 1919年的波苏战争中合作指挥。 合作过程中斯和托发生激烈冲突,托对斯极其厌恶,想把斯换掉。但一问周围的人,大家都说不行,因为很多大家不愿干的脏活,只有斯大林能干。

特斯拉为了降低电池成本不惜借大量可转债造超级工厂。通用福特等公司只想把电池这种脏活外包给韩国公司。最后特斯拉的电池竞争力越来越强,通用的电车生产因为电池供应缺货从2021年八月停产至今无法恢复。

在兴趣驱动的行为中,提前看到了瓶颈,愿意下功夫付出代价掌握了瓶颈上的稀缺资源,然后跃迁成为出题者。//@silverhawk_bay:所以出题的人才会看到什么是系统真正的瓶颈?
===
2.18.2022

我对哈佛大学教授 David Sinclair 非常尊重。但对他推崇的抗衰老营养补品,一个是 nmn, 一个是 resveratrol, 目前看来,没有真正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可以精确的评定其效果和适用范围。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到政府官方网站 clinicaltrials.gov 上搜索研究。

人体的机制极为复杂。指望通过服药,影响某个单一机制的进程,就可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且常常在别的地方造成副作用。复杂系统的维护,大概率需要全面的各种复杂手段的精准同步实施,才有希望。

感觉被错误的饮食宣传误导了几十年。最好情况就是个花大钱买个安慰剂,最坏的情况还会严重危害健康,比如各种精加工的甜食。需要全面一个个检讨。
如果不清楚的话,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吃。 ​​​

是的,今天食品行业很多荒谬现象,其实一点也不比几十年前的烟草行业逊色 //@VisionFirst:主流媒体没有追求真理动机,宣传内容基本由利益相关方左右,今天食品产业的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和当年烟草业协会给吸烟洗白类似。此外,给食品洗白要比给吸烟洗白容易多了。

做题家无法理解的是,不能改变权力架构的做题,回报递减,利润微薄; 出题家在探索新体系的过程中,无意中率先发现并理解了新的权力架构,控制掌握了关键资源,再把一些不影响权力架构的标准化任务,外包给做题家们。

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外包给做题家? 有大量替代者,替换成本低,技术复杂度变化不大的任务。相反,替代者少,替换成本高,技术复杂度增长块的任务,就需要警惕,可能被做题家架空,而从出题家的地位跌落下来。
===
2.19.2022

当你的长期实际体验,和某个遥远的统计学家的理论发生直接正面冲突时,仔细的看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但默认还是要更相信自己的直接实际体验。 ​​​
===
2.21.2022

所谓奋斗就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做优化。你可以选择拼命优化,也可以选择扩大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长期看,扩大时空的范围,尤其是等待更多时间,自然带来空间上的更多选择,不仅更轻松,而且会很快意识到以前那种回报递减还要拼命优化的努力很可笑。 ​​​

好奇心强一般是因为以前的好奇心导致的深度思考尝到了甜头。然后不断积累,形成正循环.

换句话说,依靠自己好奇心尝到的甜头,远远胜于别人喂养的一次性的甜头,或者安排好的某个单一路径上的甜头。

因为前者会自己越滚越大,可以自己突破瓶颈。

好奇心摸索 => 甜头 => 更大好奇心和自信心产生更多的内驱力去广泛探索 => 然后大概率获得更多甜头 => 更大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
===
2.23.2022

站桩,跑步,游泳和其它锻炼,还有两个好处:

一是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脖子疼,肩疼,背疼,手臂疼,手腕疼的人,运动把你从固定僵硬的姿势中解放出来。运动时间久了,这些疼痛自然消失,以至于你都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但一旦疏于运动,这些疼痛不久又自然浮现。那种做各种局部按摩,拉伸的运动,只是一种暂时的缓解,偷工减料的治标不治本,因为它并没有让你的肌肉,筋骨从微小的损伤和发炎中逃离开,获得足够长的时间来恢复健康的状况。

而且因为这种重复压力损伤导致无法工作,比如手术师,木匠,小提琴手,等等,最终造成的时间损失和金钱损失,远远大于你对于运动投入的时间。尤其是站桩,已经是最简单,最容易操作,最省时间的运动了。

第二是运动可以很明显的提高睡眠的深度,倒下就睡着,以至于你都忘记了还有失眠这个东西的存在。这比什么药或者补品都管用,剂量可控,没有副作用。关于运动量,不能完全听某个专家的一刀切的建议,而要根据自己身体的感觉,去调整优化。如果不花一个小时运动,你可能就要在床上翻来覆去两个小时睡不着觉,早上起来精神也不好,负面情绪更多,也会导致乱吃东西变得更胖,恶性循环。睡眠深了足了,大脑极为清醒,全身状态非常好,效率也很高,对未来自然产生一种充满憧憬期待的心态。

第三个好处是,对于创造性的工作,不可能坐在电脑前逼自己想出来,但如果把工作和运动穿插结合起来,很多天马行空的创意自然浮现,实际效率更高了。

在行业周期的起伏中,很容易挑选某个特定的视角,然后建立某个特别负面的观点。负面情绪很有传染性,可以让人有种“众人皆醉皆sb,唯我独醒最聪明”的虚幻的智力上的优越感,而放弃了深挖复杂矛盾真相的动力。 ​​​

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福布斯的专栏作家,大概类似“哈佛分校”的概念。就是福布斯公开外包这些文章写作的任务,给这些人一年 250 美元,要求这些人每年至少写五篇文章,但不一定保证文章都会发表。

福布斯得到一群廉价劳动力,这些人也可以对外号称是“福布斯的专栏作家”,听上去高大上。有点像一些机构和哈佛大学挂上钩,然后学生号称是哈佛毕业,但自己一看实际上是并不是正宗的哈佛学生。国内的很多“北大分校”大概也是一个概念。

哈 //@Brother_Woo:为了这个头衔去忽悠人,免费甚至倒贴都一大把人愿意干。当年,包装名师。CCTV专访名师。也是某地分社,犄角旮旯的记者扛着带标的摄像机和麦,给你录个三分钟。
解决疼痛的方法不是在发生问题的地方按摩,而是通过全身运动,改变体姿,使疼痛的地方不再受力,过段时间就自愈了。同理,两个人打起来,解决的最好方法不是在冲突的地方劝架,而是掐断他的财政和后勤,很快就都没力气和资源打了。
===
2.25.2022

生命的本质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的悖论在于无法被主观设计。

但下一个悖论是,尽管如此,人们总是想人为主观设计一个耗散结构的东西 (永动机),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滋生了无数庞氏骗局。 ​​​

耗散结构的一个关键,是能从外界不断吸取能量。但这种吸取能量的能力,不是一拍脑袋主观设计的,而是在开放世界里,经过无数次微小的尝试,迅速淘汰各种不靠谱的做法,不断积累,形成正反馈,越滚越大,效率越来越高。外面的观察者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皮毛,想简单模仿一步到位,但总是不得其法

主观设计的最大问题是,为了某个方向的主观设计,势必投入大量配套资源,但主观总是会有错的一天,某次系统性的大错会把以前的积累全部输光。尊重大自然涌现出来的各种客观结构,让大自然的取之不竭的外部资源自发的去试错,就是避免这种主观而带来的资源损耗的巨大风险。
===
2.27.2022

事物演变的规律,本质还是要朝阻力最小的地方去,而不可能期望苦口婆心的劝说,让大家都能理性的选择符合自己长远利益的路径。

比如你不可能因为宣传吸烟有害健康,而期待别人戒烟; 不可能因为肥胖有害健康,就期待别人能节制饮食; 不可能因为宣传熬夜对身体不好,就指望大家按时作息; 不能说因为频繁交易对回报不好,而指望赌徒会收手。只有当人们病入膏肓,无路可退,”阻力最小的方向”彻底改变时,才有可能真正发生改变。

对”朝阻力最小的路径演化”这个客观事实的尊重,就是最大的理性。

博弈中,只要你给占下风的对手一个”相对体面”的出路,演化阻力最小的方向,就是他放弃抵抗意志,朝向那个”相对体面的出路”逃跑,而不是和你来硬拼,这样会白白消耗你自己的宝贵资源。

是这样,找到和你自己目标接近的人一起活动,这样就会给自己增加不做的阻力。同理,如果老跟一群酒肉朋友鬼混,就会极大增加自己节制饮食的阻力 //@Happyanyway:想要坚持做一件事,请老师来监督,或者参加相关活动,里面都是和你有一样目标的人,给自己增加不做的阻力,也可以改变阻力最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