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论”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

本文最初于 2018年2月28日发布于笔者的公众号。


1/ 做事有两种风格,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

2/ 目标导向,适合于战术上的,目标比较明确,有先例可循的事情,这个很好理解.

3/ 过程导向 (process oriented),适合于战略上的,目标方向有很大模糊性的,没有太多先例可循的事情。其特性在于,只要按照一个流程和框架,去摸索去打基础,最终你所希望的战略目标,会自然而然的浮现而唾手可得。 但不能保证具体的时间,也不能保证是按照你所设想的方式.

4/ 常常想把目标导向的习惯,代入到对战略的追求上,然后不断被现实打脸.

5/ 目标导向的误区在于,你追求的目标,可能只是全部客观现实的冰山一角。看得到的目标背后,有成体系的一大堆东西,需要你把基础打好,体系建设好,才能够真正获得。你以为走一条捷径,唾手可得的东西; 实际上是需要编织一个密集的网络,基础打好后,自然落网的.

6/ 目标导向的第二个误区,在于环境是迅速变化的。所有目标导向的行为,都是依靠对过去经验的拟合与简化后的捷径。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过去的经验和捷径迅速失效.

7/ 拿目标导向的风格,用于对战略的追求,使用的是错误的评测标准。因为你心中一直想的是一个捷径,直逼想象中的战略目标,所以你一直把现实和想象目标的直线距离,作为评测进展的指标,并用来感动麻醉自己。 同时因为忽略在其它方面全方位打基础的工作,会出现一种,总是想靠近战略目标,却总是无法接近的深深挫折感.

8/ 当宽度,深度和计算速度越过一个临界点,神经网络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一些问题,甚至连设计者本人都不清楚具体的准确机制。这就是人工智能.

同理,过程导向的哲学是,你所祈求的战略目标,有很大模糊性和多样性,实际上可以有多条路径达到。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过程,让你可以持续地,全方位成体系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建设自己的人脉,等等。当你在各个维度的深度都超过一定数量,成功会自然涌现.

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    王川: 从叔本华的”天才论”看知识的广度之重要性

9/ 过程导向的哲学,评判进步的标准可能是:

我是不是又纠正了对一些概念的错误理解?

我是不是又学到了新的,完全不同的知识,思维框架和方法论 ?

我是不是又积聚到新的资源,人脉,让我更加反脆弱 ?

我的学习速度,纠错速度,是不是又更快了? 大脑内存是不是更多了 ? (这也许要到脑机结合的技术实现后才会真正有大突破 🙂

我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是否更加全面 /细致 /迅速 /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

10/ 目标导向的行为,获取的收益都是可以预见的,有上限的,回报和投入线性相关。过程导向的行为,很长时间都在打基础,但一旦抓住一个指数型的增长点,其增长会远超常人预计,出现一年挣的钱是过去几十年的总和的现象. 但多数人没有耐心熬到这一天,因此其认知框架将永远定格在目标导向,线性增长的世界里.

11/ 一个例子是律师和医生这些高收入专业人士. 做到极致也就是靠卖体力按照时间获得线性收益,他们很难理解一个指数增长的好生意的境界。

12/ 有哲人说,“如果你专注于成果,你永远无法改变;如果你专注于改变,你会得到成果” (If you focus on results, you will never change; If you focus on change, you will get results). 专注于过程导向来改变自己,你终将获得超越预期和想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