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微博发言摘要

12/1/2021

所有的决策,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未来本质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如果未来发生变化,你也必须改变。你改变的速度,必须和未来的变化一样快。所以,对未来的感知和预测,比其它东西都更重要。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如果你现在做的事,有任何人可以做得比你更好,成本低很多,那么你就应当迅速放弃现在做的事 (不管暂时有多痛苦),而去寻找价值链上你更能占据优势的位置。

没有绝对优势,总可以挑选有绝对优势的资产吧? 所有宏观上的绝对优势,都是大量微观上的绝对优势组合积累出来的。没有谁天生三头六臂。//@Philo丨Sophy:大部分人应该什么事都没有绝对优势吧?
————-
12/2/2021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错过) 的本质是因为貌似周边的人都在发财,而你没跟上,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本能的疼痛和恐惧感。

人性本质是宁愿舒适的热热闹闹的和一大群人一起下地狱,也不愿孤独而痛苦的走阳关大道。 不深刻理解底层逻辑之前,FOMO 长期看是大概率要亏钱的,而且会耗费宝贵的注意力,大把时间来来回回做无用功.

“解决当下某个具体问题”的创新,相对而言吃力而不够讨好,因为问题的框架本身已经固化了,已经有若干竞争者和(还不够好的)替代方案,所以限死了可能获得利益的上限。

创造或参与一个全新的还不被理解的体系的构建,会随着体系本身的迅速增长发展,和各种新机会指数型的涌现,一起指数型增长。因为整个体系的大的框架在迅速膨胀,所以发展的空间非常自由,可能仅仅是因为比别人多走几步,尽管姿势歪歪扭扭踉踉跄跄,仍然可能获得极为丰厚的回报.

前者是”做题家”,后者是”出题家”。

成为”出题家”的前提,是需要一个自己拥有事实上的 API 定义权的体系,有足够多玩家愿意参与你的生态,服务你的 API 来分一杯羹。出题家的地位往往来自于对某些稀缺资源和关键节点的控制,有时这些控制力不是刻意计划,而是做着做着就突然发现自己有这种力量。而这和具体专业能力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

“做题家”相当于别人把框架和 API 定义好了,他和无数竞争者一起比赛谁能更高效的完成底层和后台的实现,但选择这条道路后,也就意味着他始终处于一个有无数潜在替代者的弱势地位,但你要说他弱势他还不服气,他会说,我做的事情需要很高的智力和学历呢,我能脱颖而出,我是强者.

优秀做题家一般对”出题家” 会有本能的厌恶,一是因为少数冒头的”出题家” 会以看似极小的代价获得巨大的利益,二是为自己长期积累的做题技能在新的体系里一点都用不上而感到极为愤怒.
make sure you can capture the value when important things happen //@one_doIIar:真正的工作就是make sure important things happen,做题家不是这种工作。

“做题家”的特点是模式成熟,短期风险有限,但长期回报有天花板甚至会变负。”出题家”的特点是起步期间破产或饿死的风险大,但如果能突破某个临界点,长期回报指数增长无上限。从做题到出题的跨越,需要不断低成本试错,增加自己的网络和体系复杂度,寻找可以产生正反馈循环的切入点。
——————-
12/6/2021

蛮族,野蛮人 (Barbarian) 这个最初来自古希腊的概念被严重误解。它并不特指某一个族群,也和礼仪教养完全无关,而是说多个组织部落互相竞争,淘汰,最后自发涌现出来的胜利者,要进攻毁灭自诩为“文明人”的观察者. 然后旧的成功的“蛮族”变成新的“文明人”, 直到他们内部腐化,效率变低,被新的外部涌现的“蛮族”所淘汰和吞并。古罗马灭了希腊,日耳曼蛮族灭了西罗马,奥斯曼蛮族灭了东罗马,把对手称作“野蛮人”是失败者惯用的话术。

衡量“野蛮”, “文明” 的标准不在于外表的礼仪气质,而本质在于组织的能量和信息效率之高低。效率的演变常常不具有连续性,某个组织的效率因为其僵硬的架构所限而无法继续增长,就容易被外面自发涌现的新的灵活而高效的组织所淘汰和消灭。

这个机制在抽象上和摩尔定律的演变是一样的。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所在的产业已经落后遇到了无法逾越的瓶颈,要忍住果断放弃的短期痛苦,而迅速参与新的自发涌现的效率更高的“野蛮人”的事业中.

“蛮族”是否能够成功,和外表是否张牙舞爪孔武有力,没有太多关系。脸书早期的工程师们,每天就干四五个小时活,照样碾压天天熬夜的传统媒体人; 英国人有了马克沁机枪,几百人照样轻松击退了五千非洲武士的凌晨突袭。

蛮族往往涌现于帝国边缘,新技术革命往往来自产业以外的不同结构和方向的创新。因为在外围,不存在内部的各种瓶颈和约束,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正反馈循环,而迅速指数增长。

蛮族之所以整体效率更高,是因为在开阔的欧亚大草原上,人口流动性高,很少有单点的瓶颈限制,因此组合性 (composability) 极高。组合性过程可能极其血腥,比如蒙古人会把失败部落的男人全部杀光,只留下身高低于车轮的小孩,壮大自己的力量。埃及的 mamluk 和奥斯曼的 janissary 也有些类似.

除了人口的组合性之外,成功的蛮族往往在技术的组合性上有重大突破。加农炮在十三世纪的出现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蒙古人把中国,波斯和欧洲的多种技术组合在一起的产物。
加农炮可以看成是中国的火药,阿拉伯世界的火油 (火焰喷射技术), 和欧洲的铸钟技术 (bell casting) 的组合。

蛮族的特点是,因为生长在一个开放而缺乏保护的环境里,所以淘汰极为残酷,凡是能长期生存下来的,都是战斗力和生存能力极为顽强高效的组织。而”文明人”的内部,因为长期缺乏外界的直接威胁和冲击,会慢慢变得低效和涣散,而很长时间无需为此后果买单。一旦外面保护层被击穿,则一触即溃.

大厂的光环开始会迷惑一些没见过世面的蛮族,但接触时间长了,有些蛮族发现”原来你也就那么回事吗”,然后… /@美人她爹:推论:大厂经理活不过创业第一集
———————
12/7/2021

人们对去中心化系统的最大误解是:

把它当成一个连贯的,不可分割的,一成不变的整体; 然后因为看到了局部的某些严重的缺点和问题,就断定整体也一直会很糟糕。

等到他们意识到这种认知偏差带来的重大损失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 ​​​

这个总结精到。而且这类错误极为顽固,顽固者扎堆后会强化这种错误认知。//@MurongBack:用固有思维去“见微知著”往往成为“以偏概全”。

————–

整理一些资料的时候,意识到以前在各种场合曾经认识的一些很活跃的媒体人或者生意人突然就彻底消失了,差点把他们忘了,而且这个比例不在少数。

有的是上个月生意似乎还很火,然后过几个月发现店已经关门了,电话也打不通了。

有的是曾经某段时间在媒体上很高调,话很多,公开场合很爱和人争论,然后突然就彻底没有任何踪影了。

联想到做投资,情愿相信一个有长期的公开运营记录 (至少三年以上,多多益善)的伤痕累累的公司或者创业者,也不要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外表包装非常炫目,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所迷惑。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假的,虚弱的,拆东墙补西墙的东西都撑不了很长时间.

换个角度,任何存在时间跨越若干次经济周期的品牌/商家/公司等等,大概率拥有一些顽强的反脆弱特质,要予以尊重。
————–
12/8/2021

DAO 要能成功,本质需要能够把各种工具打磨,界面简单化,把后台各种复杂的结构藏起来。用户只关心可以随时加入,随时退出。最终当基础设施足够强大,可以轻松支持成千上万的成员后,才能体现出规模和效率优势,加大普及率。现在还是早期摸索阶段.

还需要 “高度自动化”,如果有需要太多人工干预的操作,还是无法 scale //@API3预言机:如果把DAO的核心浓缩成为一句话,“去中心化的管钱”
—————-
底子薄,资源少,缺乏积累的一方,一般都喜欢投机,搞突袭,偶尔得手后会进一步刺激这种投机出奇的欲望。比如日本在日俄战争时偷袭旅顺口,和三十多年后偷袭珍珠港。底子越厚,积累越久,则更有能力克制和本分,纯粹靠实力慢慢碾压。

一般爱喊 all in 的明显就是”底子薄” 带来的风险偏好 .
————–
Decision traps, The 10 barriers to brilliant decision making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by J. Edward Russo and Paul Schoemaker 写得不错。三十多年前出的书,但有些内容现在看还是非常有教育意义。 ​​​
—————-
12/11/2021

很少有人可以真正理解幸存者偏差,因为用来训练大脑的外在数据,大部分都是和幸存者和胜利者有关的。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各种斗争中的胜利者和失败者的比例是一比一百,那么你学习研究的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也必须按照这种比例分配,才能建立更接近现实的思维模型。 但这几乎不可能。

这也意味着幸存者偏差永远是顽固的,每个拿破仑身材的人都幻想自己会有姚明穆铁柱的身高,每个投机者都拿索罗斯西蒙斯的特例来抬杠。

如何有什么工具可以做多幸存者偏差来谋利,一定要好好利用.

大部分失败者一般来不及写,就已经被灭掉了,或者其失败经历被胜利者彻底歪曲。所以最宝贵的那点经验教训往往就这么凐灭了,后人不可避免的会跌入类似陷阱。 //@东耳马:有道理[赞]所以要看看失败者写的历史经历。

卡尔荣格老师曾说: “如果你面前的道路非常清晰,你恐怕是在属于别人的路上。” ​​​
清晰的道路上一般已经有固化的秩序和垄断者了,你被忽悠走这条路只能喝点汤,只能待在食物链下端 //@海波的随想:似懂非懂,可否展开说说?
—————–
12/13/2021

人际交往的和谐,本质要基于等价交换。

很多烦恼,来自于交往双方,对于价值的不同评估,都觉得自己付出很多,而没有得到对等回报。

比如说情绪价值,和金钱价值混为一谈,因为和某某人在一起常常近距离的玩乐厮混,就觉得可以免费索取对方的专业服务或者别的资源,如果得不到就恼羞成怒。

避免这种烦恼的唯一方法,就是和外界交往时,避免单方面输出价值太多,不管是金钱还是情绪,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 否则总有一方会觉得自己亏了,而心生怨念。

耐不住寂寞去和价值观不匹配的人厮混,就会在情绪价值上欠账,而最终产生更多烦恼。就像在牛市时手痒跟风垃圾股,最终必被反噬而造成更大损失.

所以大部分人际关系,最终因为各种差异的扩大,而渐行渐远。应视其为常态,不必浪费能量维护根本无法维护的关系。//@闲云野鹤云900:很多人会看重自己的付出,看轻别人的付出。这导致了哪怕双方是等价交换,双方也会觉得自己吃亏了。
—————
12/15/2021

长期来说,一周看一次行业消息,投资回报会比一天一次好。一个月看一次,又比一周看一次更好。很多消息纯属零成本炮制的 spam, 就像一些垃圾公链上机器人生成的大量无效交易一样。

但很多人因为朋友圈的压力造成的习惯,每个小时都想搜寻新的有价值信息,否则坐立不安,就在客观上自然成了这种垃圾信息的受害者。

因为回报不好,就越饥渴的寻求新的信息,就更可能被垃圾信息困扰,就回报更不好,而且人搞得很累.

回复@弗兰克扬FLKY:是这样。//@弗兰克扬FLKY:以周或者月为周期关注某一类信息,一些虚假信息或虚张声势的新闻,已经经过了足够的“反转”和沉淀了

“我执”的反面,可以看成是顺应时代潮流,克服心魔,不断跟上新的指数增长的 paradigm shift,然后发现一点也不累 //@Xiao大煦:看过一些修行人的分享:大概是讲“我执”。执著于哪个相,与那个相的结果,通常也是求而不得。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通常是用心不用力的。
————-
12/18/2021

技术有的时候可以改变和重塑权力架构,但很多时候一根毛也动不了,这时候唯技术论就很可笑了。理解权力架构的变迁,才能理解价值和利润的变迁。但光看权力架构表层的泡沫,不理解其底层支持力量的实质,也会判断错误。

让读书产生好处的最简单办法是,一旦有灵感和想法之后,马上写出来,公开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即使不成熟也没关系。写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度思考的一个步骤,外人的有价值评论可帮你不断推敲,或给你带来新的线索,积累多了自然会出深刻的洞见。一个人孤立封闭的傻读写笔记,很难迅速提高思考深度。

和外人面对面交谈,可以看成是搜集信息的一个手段,但无法产生高质量的思考,面对面交谈时的各种情绪和气氛的因素可能干扰自己的认知,对决策质量产生负面效果.

是的,n 对 n 的面谈,思考和判断的质量很容易被集体情绪扭曲,人越多,这种扭曲越容易被夸大。一对一稍微好一些。//@书朋说:面对面通常没有太多时间思考,而且常常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很多情绪性的东西就产生了。

有价值的深度思考,可以看成是由 N 个原来没有关系的组件发生连接,然后这种连接极大提高了解决某个问题的效率。读书就是不断搜集各种新概念的组件,然后通过社交媒体把自己的碎片思维扔出去,获得评论和新的线索,数量上去了,开放网络的效率自然碾压任何封闭的一个小区间。

过去几年很多想法,都是写的时候自然而然发现,而且彻底内化。不能提前预测,也无法逼出来,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才行//@Phoenix0415:One of the most surprising ingredients in having new ideas is writing ability. There’s a class of new ideas that are best discovered by writing essays
——————
12/19/2021

世界本质是个充满各种黑色幽默的假面舞会:

普通人容易被忽悠上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只看到局部,没看过全过程”, 就是只看到某公司早期造势作局的热闹,没看到它悄悄破产关门的凄凉。只看到某伪富豪四处招摇拍胸脯吹牛的风光,没看到他被追债而后锒铛入狱的狼狈。没看过全过程,容易一厢情愿对未来幻想,对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完全缺乏理解力和抵抗力。

一般极少数成功的故事容易被传播,而且传播过程中会把各种边界条件和风险完全忽略,越传越神越玄乎。大部分破产失败跳楼的遭遇,传播速度衰减很快,最后被大家忽略。这种格局造成了大众媒介传播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成功者偏差”,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够成功,都想迅速模仿传说中的神话,到达想象中的彼岸。

每个人都不情愿把自己的“家丑” (看似低级的错误,实际上是非常宝贵的教训) 外扬,只把光鲜的一面对外展示,在“假面舞会式”的传媒世界里,95%以上的挫折,代价,欺骗,背叛和教训都被深藏起来,1%的成功被放大若干倍,然后广为传播。如果你的信息渠道没有仔细认真筛选,这种比例感严重失调的认知图景就挥之不去.

读各种各样的世界历史,是掌握全局观的一个重要的成本最低的手段。否则避免 wishful thinking 不免成为空话。//@RB明超可牛了:Wishful think 是我们要避免的

最有意思的是,读史时常发现张三指责李四的回忆录把最关键人物和最关键场景给隐去只字未提,然后李四也跳出来在别的地方对张三予以类似的指控,然后意识到,原来大多数人都被这”假面舞会”的幻象误导得非常离谱,是一种常态 //@Marco-the-Cat:嗯,而且还要尽可能遍历不同讲述人对同一段历史的口径

在大家蜂蛹模仿想象中的成功者时,某一个资源成为新的瓶颈和稀缺品,为了此稀缺品前赴后继付出高昂的代价,最后资源耗尽纷纷倒下。真正的成功者,始终布局在稀缺资源,而不是”为了模仿想象的成功”而追逐稀缺资源 //@凤凰花开午后阳光: 然后除了向成功者学习,更要向失败汲取智慧,再然后就向死求生
——————-
12/21/2021

很久以前一个同学曾经问我 anxious 和 eager 的区别,虽然字面上翻译都是 “着急”,我逗他玩,就这么解释:
“我看到你的时候非常 eager 的想揍你一顿,而你却非常 anxious 的怕被我揍”。[挤眼]

再回顾一下,凡是以 anxious 的心态做事,人极不爽,疲于奔命,捉襟见肘,缺乏后劲,也很难真正做好。凡是以 eager 的心态做事,虽然累,但乐在其中,最后达到的高度往往超越自己想象。”

蠢蠢欲动的人试错的频率和复杂度会非常高,因此有统计上有更大概率实现突破。//@需要6个硬币:一个是蠢蠢欲动一个是惴惴不安

anxious 本质是一个被动防御的心态,但一百个弱点里面即使你防了九十九个,如果有一个没防住,心理还是紧张焦虑。eager 是一种主动进攻的心态,一百条路里面即使 99条路都被堵住,只要有一条通了,就成了,因此心理上非常放松愉快。这种巨大的不对称性导致维护成本和心态的天壤之别。

开放和密集的系统里容易 eager, 封闭和人口稀疏的场所里容易 anxious
—————-
2021年岁末发现了 alain de botton 的作品,把人性很多阴暗,矛盾和羞于启齿的小九九,用平实的语言精确描绘出来。让很多人感叹,这家伙怎么对我这么了解呢? 有趣有趣! ​​​

“奢侈品的历史,不像一个关于贪欲的故事,更准确的说,可以理解为一个精神创伤的纪录。一些人因为受不了其他人鄙视的压力,需要在自己空虚的躯壳上增加很多不寻常的东西,以对外发出信号,自己也是值得被爱戴的。”//@FY_IS_DYING:身份的焦虑
—————
12/22/2021

绝大部分东西的关键逻辑是非常简单的。

如果你觉得复杂,一般往往是观察角度和思维框架有问题:

要么是关键信息没看到,或者即使看到了也坚持用错误的模型处理。 ​​​
————–
投资行业很多人喜欢用”赛道”这个名词,这是封闭系统内的概念,在开放系统里,这种提法又可笑又可怜,本质是一种 “过早优化” ( premature optimization).

软件设计大师 Donald Knuth 曾说,”真正的问题是,程序员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担忧(程序的)效率。过早优化,是编程的万 (或者主要的) 恶之源。”

一旦你盯准了”赛道”这个概念,你的思维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假设,就不由自主的固化了。你的注意力,资源配置都完全理所当然的为这些默认的边界条件和假设服务。

但在开放系统内,边界条件和各种假设会变化很快,但”专注赛道”的你完全不自知,在封闭系统里还可以关起门自嗨一段时间,一旦要在开放系统内拉出来溜溜, 才发现,没人在乎你那 gp 赛道,你想象中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人在乎; 或者说存在无数替代解决方案,因此并不值钱。

话糙理不糙 //@手机用户wqer:张口闭口谈赛道的人就是盯着胡萝卜拉磨的蠢驴。执着于相信胡萝卜是最好的,而无视了其他一切更好的选择。

原来此话来自”禅宗”,又学了点新东西。不过好像有的书写的是 “万劫系驴橛” [挤眼]//@松茸竹笙炖花胶:最右的评论令人瞬间想起这句,“一句合头语,千古系驴橛。”

“分类” 可能更多是模仿者想要追逐开拓者时,自作多情,一厢情愿的想法。但开拓者在专注自己的开拓,根本都不在乎模仿者是怎么想的。//@ddslayers:赛道算是用分类来帮助理解的概念吧
———————
12/25/2021

传统公司因为掌握用户数据,也就控制了用户社区。即使未来服务质量下降,新的潜在竞争者,因为不知道用户在哪里,也无法直接挑战。

opendao 给 opensea 用户空投 token 一事,证明了传统权力架构已经不再适用了。所有的用户数据都公开在链上,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和高价值用户直接建立联系。如果 opensea 不能在为用户服务和分享利益上,保持竞争力,就可能被后来者取代。这种新的玩法,是以前完全想不到的。

下面会如何演变很难预测,但肯定会非常有趣。传统公司积累的很多自以为有价值的大数据资产,突然发现像个破香烟头一样,不值钱了.

有价值的数据都在链上,完全公开。但公开数据本身是免费的,价值的捕捉已经不能靠对数据的垄断。

链上行为分析会成为基础服务,但并不意味着服务提供者可以捕捉到什么价值,因为进入的壁垒并不高。但社区的建设和各种功能与习惯的积累,壁垒和迁移成本可能非常高,高到无法被挑战。//@郭宇:是的,我认为链上行为分析可能会成为 Web3 的基础服务之一,因为这可能会为所有产品的冷启动带来增长。
———————
世界上有无数平行的叙事在共存,有时有竞争,有时又合并组合成新的叙事。悲剧和黑色幽默来自于被某个单一过时的叙事束缚住手脚,做出一些荒谬和严重损害自己现实利益的选择,而且不自知或者完全拒绝改变。
————————
12/26/2021

唐朝时中国有很多来自波斯的胡商。据欧阳修的新唐书记载,”海商死者,官籍其资,满三月无妻子诣府,则没入”。 当时法律规定海外的商人去世三个月内如果无亲属到官府认领遗产,这笔财产就充公了。

这个法律的奥妙是,波斯商人去世,消息传回波斯,亲属再坐船到大唐来要钱,至少要一年多的时间,早就过了三个月的期限。有个姓孔的岭南节度使,发了善心,只要确认是逝者亲属,过了一年后,照样交还财产。因为这种善事是特例,所以其事迹被欧阳修大书特书。

和一千两百年前相比,交通速度至少快了两百倍 (飞机和坐船相比),远距离通讯速度至少快了一百万倍 (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中国和波斯之间的通讯只能靠坐船,单程至少一百八十天,现在只需几秒钟),协作规模至少增加一百倍 (唐朝人口最多时大约五千万,但大多数人口和外地人缺乏连接。现在全世界人口七十亿而且彼此可以单点对单点互联),所以现在科技经济进步的速度至少是唐朝的两百亿倍。

而链上的智能合约,又可以在这个两百亿倍的基础上,把效率再提高成百上千倍。比如说商人的资产全部上链,和直系亲属可以搞个多签的钱包,或者用 hashtimelock 这样的 script 设定多少年后某笔资产自动转到一个新的地址。这样完全无需经过官府这样的中心化机构粗暴盘剥,而且容易促进财富的代际积累,可以有更多资源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否则隔三差五就被安禄山,史思明,黄巢,朱温这样的人全部破坏,下一代又要完全从非常低的水平重新开始.

公元 834年,唐朝出台一个波斯商人的”元相随”的政策,其关键在于,如果波斯等胡商死在大唐,其遗产只能传给来大唐时随行的父母,嫡妻,子女兄弟亲属 (元相随) 。而在大唐娶的妻妾,生的儿女,则对遗产没有继承权,全部充公。”如无上件至亲,所有钱物等并请官收”。

有道理。而且这种效率提高,没有上限。//@凤凰花开午后阳光:效率大概率还要更高,因为链上智能合约可以帮助协作的主体还要再加上“机器”(广义上的AI或者IoT或者机器人)。
———————-
12/27/2021

组合性的第一个特点是完全开放,第二个特点是有一个通用化的接口,可以和不同行业连接。连接多了后,别人发现通过你这个枢纽去和外界连接,总体的成本/安全性/回报是最优的,选择是最丰富的,然后这个优势不断叠加强化。伦敦,纽约这些地方成为贸易和金融中心,也就是这样慢慢积累出来的。
———————–
12/28/2021

有个猜想: 其它物质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纬度低的地方生活的人,更大概率比在纬度高的人长寿。

这里面主要的机制是,低纬度地区,白天的时间长度相对恒定,变化不大,而且气温相对高一些,人们有更多机会在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接受日晒,一方面导致大脑分泌更多 serotonin, 对稳定情绪非常有好处 ; 另一方面白天分泌 serotonin 多了,晚上天黑以后也会自然分泌更多 melatonin, 更容易入睡,睡眠质量高。 另外日晒对于体内分泌维他命 D, 提高骨密度,非常有帮助,只是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直接暴晒 (涂防晒霜) ,否则会增加皮肤癌风险。

现代都市人的最大问题时,长时间在缺乏阳光照射的室内工作,因此 serotonin 严重缺乏,情绪不佳,晚上又睡不好,如果再加上暴饮暴食,就会加剧肥胖和体内荷尔蒙分泌不平衡,然后陷入这个坑里出不来。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缺乏日晒下的长时间户外活动。

也许对于忧郁症和肥胖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到北纬二十五度以南的地方,在某个菠萝,咖啡或其它经济作物的庄园里,每天在太阳底下义务劳动两小时,药到病除。

看了不少关于 serotonin 的资料,但迄今未看到资料全面解释其真正的底层机制。补充 serotonin 补品 (而不是在户外接受日晒) 可能就像听那些励志演讲一样,它也许最多可以给你几个小时的动力,但根本无法持续。 维他命 D 补品也一样//@Ef_玩物丧志:我可能还要补充点serotonin supplements

书房朝南会非常惬意。以前参观过巴金在上海的湖南路上的故居,书房有大片落地窗朝南,采光非常好,这种环境里心情容易舒畅。而且当你主要依靠自然光线调节每天的节奏,早上自然醒,晚上自然入睡,不会有那种晚上搞半天睡不着,而白天又没精神的问题。

cybertruck 出来后,可把简易厨具,小冰箱,starlink 设备,电脑,移动马桶,各种运动器材放到车上。可以随时转移到阳光好的地方休息,也可以随时开到海滩边玩玩扒板 (boogie board), 扒板可以达到类似冥想的效果。//@Lucille妹:那是否生活应用:要到阳光明媚的地方居住、采光好的房间工作生活?

有不少调查发现,户外活动时间多的人群,近视眼发病率明显比普通人低。眼科学家解释,说是多出来日晒的时间,阳光会通过眼睛刺激大脑(所以要少戴墨镜),催生人体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会抑制”眼轴”变长,因此保护视力。另外绝大多数人户外活动的时间很短,根本不到可以引发白内障的风险。

也可能这是主要因素。//@张可为的随笔:近视是长期近距离用眼的自适应 户外场景处处都是远景
———————–
12/29/2021

人在同一个环境呆久了,会把那里的所有行为规范,还有各种现象甚至毛病,当作理所当然,甚至必须接受的。

只有定期不断更换到一个差别很大的环境,才能发现原来环境的毛病,局限性和问题症结所在。当然同时也能发现原来环境的某种独特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