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从叔本华的”天才论”看知识的广度之重要性

本文最初于 2018年1月27日发布于笔者的公众号。


1/ 可以把知识的深度,看成是神经网络的每一个层级的宽度。而知识的广度,相当于神经网络的层级的数目 (或者深度).

2/ 所谓深度学习,本质上就是神经网络层级更多,也就是知识的广度更大.

3/ 这里的用词可能产生歧义,把人搞糊涂。因为

神经网络的深度 = 知识的广度

神经网络的宽度 = 知识的深度

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

王川: 深度学习有多深? 学了究竟有几分? (一)

4/ 知识的广度好,还是深度好, 完全取决于场景,和要解决的问题。衡量这个好坏的定量标准,类似于深度学习中的成本函数 (cost function)

5/ 知识深度的重要性,在于明确了某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时,可以深挖精进。初入职场的新人,大脑一片空白,在相关领域拓展知识的深度,更为重要.

6/ 但过了某个临界点,继续深挖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甚至存在过度拟合 (overfitting) 的问题。过度拟合,意指用自己狭隘的知识,试图解释超过自己知识面覆盖的现象,并自圆其说,沾沾自喜,自欺欺人。比如十四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爆发,巴黎大学的学者,一本正经的写论文说瘟疫爆发是因为当时火星和木星靠得比较近。再比如, 华尔街基金经理的各种一本正经通过回测检验的量化策略模型.

7/ 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不同领域的知识的吸收,知识的广度就开始变得重要.

8/ 许多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如何定义 cost function, 因此对于知识的广度的探索尤为重要.

9/ 知识的广度的拓展,开启了各种可能性的指数级的增加。 知识深度的平均值,相当于指数的底数 (base)。 知识广度的数量,相当于指数幂 (exponent)。在底数值已经接近过度拟合的状态时,加大指数幂,一本万利.

10/ 一个人如果很少和外界不同行业/背景的人群交流, 缺乏知识广度,很容易陷入低维度的思维模型和狭隘的观察角度,遇到问题卡住了,很长时间出不来,就会出现暴躁/苦闷甚至更加极端的情绪.

11/ 每天看到不同行业/背景的人,各自顽固的在二维世界的死胡同里,愤世嫉俗,歇斯底里地发泄情绪,为他们感到可悲.

12/ 社交媒体上的搜索和互动,可以高效地发现新知识,拓展知识广度.

13/ 有效的利用社交媒体和一大群人思想互动,有点类似开源软件开发, “只要有足够多的粉丝评论,所有的 bug 问题都可以提炼描绘出来,然后某个人从他的观察角度迅速发现解决方案” 🙂

14/ 微博比微信发表文章的极大优势,是可以迅速发短帖子,相当于软件工程的频繁迭代, “release often, release early”. 而且遇到有共鸣者可以迅速被转发,迅速和一大堆人互动,迅速覆盖自己的盲点.

15/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天才取得的成就不仅超出其他人的能力,而且还超乎他们的理解。 能人就像一个击中了无人可及的目标的弓箭手;天才也击中了他的目标,但这目标之远其他人无法看见” .

16/ 只有不断系统地增加知识广度,才可能发现其他人无法看到的目标。而当此目标很少有人理解时,潜在回报才可能非常大.

17/ 能人的回报,在低维度世界里,可以预测,存在上限。天才的回报,在高维度的世界里,无法预测,无法想象,没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