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于 2018年4月22日发布于笔者的公众号。
本文是 王川:论“扩展性” (一)
和 王川: 论”正反馈循环” 和 “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 (一)
的续篇。
1/ 华盛顿邮报 2014年的数字表明,如果你的净资产在两千一百万美元以上,那么你就在美国家庭的顶尖的千分之一以上了。考虑到通胀因素,2018年这个数字应当在两千五百万美元以上。
2/ 充满焦虑的创业者和生意人,天天盯着这些数字,每天 all-in 拼命工作,强迫自己长时间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
3/ 但许多日常事物性的工作,不具有累积效应,不能被重复使用,不能形成正反馈循环,不具有扩展性,充满着浓烈的机会主义的气息。
4/ 不思考方法论的机会主义者是可耻的。
5/ 两千五百万美元,按照时下美国三十年国债利息 3%来计算,一年的现金流也只有七十五万美元。
6/ 这种目标导向,只看数字,不深度思考模式的守财奴式的思路的主要缺陷,就是缺乏增长的后劲。即使数字上达到了阶段性目标,没有增长,人的内心很快又会开始焦虑,又要去寻找新的机会。
7/ 过度的焦虑,就无法抵御机会主义的陷阱。机会主义的行为造成大损失之后,就会更加焦虑。
8/ 换个角度看,一个创业者如果可以创造一个生意,每年的稳定利润超过七十五万美元,他就可以成为顶尖的千分之一者了。
9/ 而如果这个生意是在一个正反馈循环里,不断迅速增长,那么资本市场可以提前给它一个更高的估值.
10/ 以Netflix 为例, 它的营收 (topline) 每年增长超过 40%, 资本市场觉得它的增长轨迹是可以持续的,因此给予它的估值 ( $144 billion ) 相当于其过去十二个月纯利润 ( net income $687 million ) 的 两百倍多。 这个公司曾经在 2000年时试图把自己以五千万美元贱卖,当时被竞争对手轻蔑的拒绝。
可以参考笔者的文章 王川:好莱坞会被 Netflix 吞噬吗?
11/ 创造发掘一个市场巨大,扩展性极强,可以形成正反馈循环,可以长期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是最最重要的。
12/ 即使起点卑微,一穷二白,只要在指数发展的正反馈循环的轨道上,就已经超越那些看似有钱,但没有自发迅速增长的公司。
13/ 越过临界点之后,发现原先的数字目标早已不在话下。 打好基础后,沿着指数增长的轨迹滑行,sky is the limit.
14/ 数字目标不值得焦虑。真正值得焦虑的,是商业模式的可扩展性,和是否涌现出正反馈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