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Netflix 的前世今生 — 一个硅谷创新者的坎坷历程 ( 上)

本文最初于 2015年4月28日发布于笔者的公众号。


普通人对Netflix 的历史还有许多误解,这是一个不断自我革新,修正商业模式的创新公司,把它的故事和大家讲一讲,也许会有不少启迪.

我个人不是一个典型的Netflix 用户,由于懒惰,基本不看电视,不用 DVD,全是在电脑上看。真正用Netflix 看电影时,除了少数经典影片(如Pulp Fiction, Godfather)以及一些和天文,自然有关的纪录片以外,别的时候会不断用鼠标操控,跳跃到新的镜头片断,很快看完。Netflix八块钱的月费,还不够一张电影院的门票价,确实是不能在便宜了.

最近一位读者和我聊天时,问到,”你是在美国啊,真好,有纸牌屋可以看。”. 我心里想,真的要是给你看,估计也像我一样,不断快进,十几分钟就结束了.

今天Netflix 在全球拥有接近六千万付费用户,营收六十亿美元. 虽然公司的年利润只有一股四美元左右,但是股价却高达一股五百多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如此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

Netflix 的创始人Reed Hastings,我们叫他哈老师吧。他生于1960年,在东部的麻省长大,大学毕业后跑到南非附近一个小国给高中生教了两年数学。回美国后申请麻省理工的研究生被拒,转投斯坦福大学,88年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

哈老师1991年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Pure Software 。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帮助解决C语言程序捉虫(Debug)时内存泄漏的问题.

我在九十年代中期做程序员时,用过哈老师公司的产品.

如果说程序员像一个修楼的建筑工人,字符象砖头的话,内存有点像砖头的存储空间.

C语言,作为一种低级语言,要求程序员在程序里面精确设定哪个地方放多少砖头,砖头用完了还要把空间清理干净,否则就会出现所谓内存泄漏的各种奇怪的错误信息.

我86年就在Apple II 上用BASIC 写程序,从来无需考虑内存空间这类低级问题,而是集中精力,沉浸在用简洁的程序,去堆砌砖头,建造大楼的喜悦中.

C语言最让我咬牙切齿,暴跳如雷之处,就是要花一半以上时间去解决那些无厘头的砖头存储空间的问题,而不是真正集中精力去盖楼。Pure Software, 作为一种工具,就是帮助程序员解决这些问题的.

闲话少说,Pure Software 最终1997年以大约六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哈老师让风险投资家发了财,自己也成为千万富翁.

Netflix 最初创立,传说是因为哈老师借了一盘阿波罗十三号电影的录像带,忘了及时归还,被罚款四十美元,因此愤而创立公司来改变世界.

但是据Netflix的另外一个联合创始人Marc Randolph(兰老师)说,那只是为了宣传而编出来的.

哈老师和兰老师在 Pure Software 结识,两人琢磨着公司卖掉后找点别的事情做.

1997年DVD 的技术刚刚出现不久,由于比传统录像带体积小很多,便于邮寄。合计了半天,大家一致认为,通过网上下单, 租借DVD的生意,是个可行的事情。哈老师拿出个人的两百万美元,和兰老师一起创办了Netflix.

98年五月,公司网站终于上线,开始接受客户订单。团队成员想尽各种办法,以最小的成本服务和获得更多的客户.

最初,由于大部分客户一般在网上一次借三盘 DVD,公司要等到三个盘都收集好了,再寄出。平均一个订单的人工和邮费成本高达六美元。后来公司改变策略,一张盘到了就寄出,同时邮寄前,内部把订单按邮政编码分类后再投放,这样把平均订单的人工和邮寄成本压到两块以下.

公司还发现,在硅谷,如果某个区域,如果用户网上下单第二天就可收到光盘,那个区域新客户的加入数量就明显比别的地方大很多。根据这个现象公司优化了各个局部区域的发货中心的设置,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多新客户.

1999 年哈老师从他的 VC朋友圈里融资一亿美元,开始大举扩张,为第二年上市做准备. 当年运营亏损近三千万美元.

2000年初时,Netflix订户数已经达到十二万。但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后,其上市计划被迫中止,当年公司亏损高达六千万美元。所幸公司在最后上市前,又从机构投资者那里拿到新的一轮资金,没有立刻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为了公司的生存,哈老师寻求和行业巨头Blockbuster 的高管接触。作为电影录像出租业的老大,Blockbuster当时有两千万活跃的订户,几千家实体加盟录像店.

双方在达拉斯会面时,哈老师提出一个建议,把 Netflix以五千万美元出售给 Blockbuster,成为其网上出租录像的分部. 这个建议被礼貌而轻蔑地拒绝了。这个用户规模不到自己百分之一的竞争者,完全没有进入 Blockbuster 高管的法眼.

哈老师回到硅谷后,继续努力又练了一年的内功。为了控制亏损,2001年九月公司被迫裁掉40%的员工,到2001年底,公司的订户增加到接近五十万,上市融资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2002年五月,在大部分高科技公司一派愁云惨雾,哀鸿遍野的情况下,Netflix 的订户增长业绩,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公司成功融资八千三百万美元上市。哈老师预计,订户很快就要超过一百万,终于要扭亏为盈了.

Blockbuster实际上2001年就开始测试直接在网上播放录像,但当时技术条件下,这个模式还不成熟而终止。到了2003年三月,Netflix 用户破百万后,Blockbuster才意识到没有开展网上出租DVD 业务是个错误,于是重新开始,直接和 Netflix正面竞争.

然而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有几个基本点对 Blockbuster 不利.

第一,Blockbuster 的最大软肋同时也是最大的现金来源之一,是对客户逾期归还录像带的罚款。这个罚款一年给公司带来接近三亿美元的现金流。这也是 Netflix 挑战传统录像租赁业的最大卖点.

不取消这类罚款,公司会流失更多客户给 Netflix。但取消这类罚款,公司总部遭到各地加盟店的强烈反对,公司将会损失其安身立命的利润基础.

Blockbuster 没有对网上租赁 DVD业务给予坚决的业务和资金的支持。一开始只拨出了两千五百万美元让几个二十多岁小伙子的团队去做。新的网上业务,外面打广告时,还不被允许公开宣传免除逾期的罚款, 避免会给实体店的形象负面影响.

第二,运营一个网上寄送DVD 的系统,前台后台有许多技术细节,要靠时间去摸索优化。Netflix从1997年就开始做的事,Blockbuster 等到2003年才开始,虽然后者是行业的巨人,但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上, 已经落后七年。当双方激烈竞争白热化时,Netflix 先前积累的各种经验对于赢得客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Blockbuster 实体店看似庞大的两千万客户群,由于信息管理系统陈旧,没有实现实时数据共享,没有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发现用户购买的习惯和规律,因此效率低下.

第三,Blockbuster 2004年回归资本市场时,账面上有十二亿美元的债务,债务合约上对于公司的债务和收入的比例有严格的规定。这个负担束缚了公司的手脚,使其无法牺牲短期利益而坚持长远布局.

Blockbuster后被著名的公司掠食者Carl Icahn 盯上. Icahn 在关键时刻为了短期利益,2007年把公司当时的ceo 赶走。新任ceo扭转了前任的市场策略,放弃先前的为和 Netflix争夺用户的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结果公司的网络业务, 半年就流失了一半用户. Netflix 的用户增长则更加迅速.

2008年九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债主给 Blockbuster 的压力更紧了。用户更多选择在家里看录像,去实体店租录像的人更少。2009年初,Blockbuster开始雇佣律师事务所,考虑资产重组,甚至申请破产保护.

如果你还记得我以前的文章  “巴菲特水牛城历险记’, 你一定记得水牛城晚报的竞争者退出时,晚报马上扭亏为盈. 你也许还记得我还提到过另外一个案例,当谷歌突然退出中国市场时,百度股价一年内翻番.

Blockbuster 的死亡,不是一个节点的突发事件. 但是2009年后,丧钟已经开始长鸣. 2010年三月,Blockbuster公开宣布破产警告,九月正式宣布破产.

Netflix 用户数和股票价格在此期间的不断暴涨,几乎与 Blockbuster 的覆灭有着完美的负关联。其订户数从2009年的九百万增加到2010年的接近两千万。股价从2009年年初的30元,到09年年底的53元,2010年年底更是达到175元的新高.

这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两个竞争者经过数年的血腥厮杀后,失败者退出市场,胜利者获得所有的收入和利润,股价也随之大涨.

我相信,此时此刻,在别的市场里,必定也有类似的情况: 两个公司彼此竞争, 拼得你死我活. 但是当胜利的砝码开始向一方倾斜时,对于细心研究观察的投资者,很可能是一个绝好的入场机会。这一切,无不需要平时耐心认真的学习,去积累素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