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于 2017年7月24日发布于笔者的公众号。
本文是
王川: 论第一性原理的理论和实践 (四) – SpaceX 如何克服各种困难
的续篇.
(1)
2016年九月一日,SpaceX 在佛罗里达准备发射火箭,在灌注燃料期间,突然发生爆炸。连同报废的火箭,还有一颗价值两亿美元的属于脸书的通讯卫星.
通讯卫星价格为什么这么贵?
卫星价格昂贵和火箭发射费用高,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以前由于同步轨道通讯卫星发射费用普遍在一亿美元的量级,所以卫星设计的时候,尽量保证其使用寿命更长 (十五年左右), 所有的零部件都高度冗余, 可以自动操作. 生产厂家为了安全稳定性,一般不愿意采用更新更便宜的新技术.
一个普通的同步通讯卫星体积相当于一辆小的公共汽车, 重量约五千公斤, 有几千个零部件,需要定制, 高度复杂, 生产数量少, 周期长, 所以单价高 (成本在1.5亿美元上下,价格两到三亿美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而 SpaceX 卫星发射成本的下降,则开始打破这个僵局.
一旦卫星发射费用开始大幅下降,卫星制造商在设计生产上的约束将会放松,降低卫星的成本,而慢慢进入一个 卫星价格下降 => 更多卫星发射 => 发射费用下降 =>卫星设计更激进,生产规模化 => 卫星价格继续下降的良性循环中.
这个演变开始缓慢,逐渐加速,将继续降低通讯费用,催生出很多全新的衍生产业. 其中之一, 就是卫星提供的互联网宽带服务.
(2)
目前计划发射近地轨道卫星,提供互联网宽带服务的,主要有两家公司.
一家是 Oneweb, 它在2016 年十二月获得孙正义的软银的十亿美元的投资, 2015年时号称发射服务将由Virgin Galactic 和欧洲的亚丽安提供, 但是亚丽安的发射计划一拖再拖, 而Virgin Galactic 的火箭研发从 2007年计划到现在一直无法落实.
OneWeb 去年寻求和贝索斯的 Blue Origin 合作. Blue Origin 使用的火箭 New Glenn 还在研发状态, 预计2020年之前会首发, 但更具体的时间表不详.
另一家计划开辟卫星宽带服务的公司就是 SpaceX. 它计划今年下半年和 2018年开始发射测试卫星, 2019年大规模发射, 开始只要 800枚卫星就可以覆盖美国全境,覆盖全球需要四千枚星.
SpaceX 有七年的成功商业发射历史, 自己研发制造卫星,目前看可能比 OneWeb 有时间上, 发射成本和规模效应上的领先优势.
而剩下其他潜在竞争者, 目前大多停留在喊口号阶段.
SpaceX 预测到 2025年,其卫星宽带服务在全球有四千万用户,年营收将达到三百亿美元,这个生意将比火箭发射的业务本身还大. 2015年SpaceX 全年完成六次成功发射,总营收只有九亿美元. (从卫星终端市场拓展的角度, SpaceX 的布局也领先竞争者一步. 届时全球接近一千万的特斯拉车主,可以指望来自SpaceX 的全球无盲区的互联网宽带覆盖. 目前美国特斯拉车主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来自 AT&T.)
原来只想靠发射火箭攒点钱, 后来发现卫星的市场比火箭还大.
卫星宽带的市场因为火箭发射成本下降而变得可能,而原先只想单纯做卫星的公司 (如OneWeb) 步履维艰.
在火箭和卫星的关系中, 本质问题是火箭成本, 卫星问题只是表象.
本质问题看起来更困难, 和表象上的目标距离更远, 但一旦突破,其它问题则迎刃而解, 而且会发现新的原先没有想到的市场机会.
只解决表象问题,绕不开本质问题的约束, 终将事倍功半.
而卫星业务的发展,也反哺火箭业务的进步,为 SpaceX 最终进军火星打下雄厚的基础.
这个有趣的逻辑关系,在电车市场的拓展中,也有表现.
(3)
特斯拉电车的本质问题是电池成本的下降,解决了这个本质问题,发现它在储能设备上也能用上,而储能电池的市场,甚至比电车市场还大. 储能业务的拓展,也进一步加速电池生产规模扩大化,反哺电车业务的发展
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
王川: 2020, 美国电力公司的我靠时刻 (三)
特斯拉很早就意识到这个本质问题的重要性, 2013年就开始筹划巨型工厂 Gigafactory 的建造。其它竞争者如通用汽车, 只想解决表面问题而不想啃硬骨头,不断压榨韩国电池供货商, 匆匆忙忙推出了 Chevy Bolt 电车, 但迟早会遇到供货商的瓶颈的限制,而最终缺乏后劲.
而德国汽车巨头 Volkwagen, 奔驰终于意识到建造自己的 Gigafactory 的重要性,但已经比特斯拉晚了三年了.
发现本质问题,解决本质问题,如抽丝剥茧,开始非常艰辛. 走上正确轨道后,则后劲无穷,势如破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