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杠杆是万恶之源

本文最初于 2015年7月7日发布于笔者的公众号。


今天看到一个段子,关于女人拒绝男人的四种方法, 大致如下:

1. 借钱. 2. 素颜 3. 素颜去借钱 4. 喝完酒后素颜去借钱.

我也模仿这个格式,写出迅速亏钱的下面四种方法:

1. 借高利贷 2. 炒 A 股。 3. 借高利贷炒A股 4. 借高利贷,再用高杠杆配资, 炒 A 股.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2015年初发表的,最近几周 A 股大跌,许多用配资公司 1:4, 1:5 甚至更高杠杆去炒股的散户损失惨重,因此觉得此文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
————————————————-

杠杆,在金融业的意思是指借用他人的资金投资,按照杠杆的倍数放大投资收益。这是一把双刃剑,方向对了可以增加收益,方向错了损失也会被放大,甚至由于保证金不够而被迅速清仓。

过去一年的卢布暴跌,让我想起1998年的俄国经济危机。那一次风暴导致著名的LTCM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长期资产管理”对冲基金最终关门大吉。

LTCM 起家的一个典型策略是发现不同久期 (duration)的国债价格偏离合理价位的差异,买入较便宜的国债同时做空较贵的国债,辅以一定的金融杠杆,当二者价格回归合理值时获利。基金雇佣了大量以前学物理数学专业的博士,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寻找金融产品的套利机会。

LTCM 从93年起步,业绩一直不错,扣掉费用之后,94年回报20%,95和96年回报都在40%以上。记得94年夏天,我要去硅谷工作之前,LTCM 上了美国的商业周刊杂志封面,标题是“The traders” (交易员).

基金的合伙人之一是斯坦福大学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Myron Scholes, 在 LTCM 如日中天的时候 Scholes 曾经自信地宣称, “把我们基金看成一个巨大的吸尘器,我们会把世界各个角落的硬币吸进来”.

LTCM 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模仿者,这导致债券价差的机会更少,差值也更小。基金为了业绩不断加大杠杆倍数,并增加了别的套利策略。比如买入发展中国家的高收益债券,同时卖空低收益的美国政府债券。

1998年初时,LTCM 的净资产大约 47亿美元,但借贷了 1240 亿美元来建仓,其杠杆倍数超过25倍, 这在对冲基金行业也是罕见的。1998年上半年的前所未有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挑战了 LTCM的交易模型,它买进的资产价格下降,卖空的美国政府债券反而价格攀升,25倍的金融杠杆使得亏损迅速增加。

98年八月十七号,俄罗斯外债违约,许多对冲基金本来通过俄国银行对冲的交易合约也发生违约,其连锁反应给予 LTCM 致命一击,到九月中旬,LTCM 的净资产从年初的四十多亿美元缩水到六亿美元。

最终美联储为了防止金融风险扩大,当年九月二十三号,组织数家银行,注入三十六亿美元,把LTCM基金清盘。包括诺贝尔奖金得主 Scholes 先生在内的 LTCM 基金创始人自己的十九亿美元的股份全部被清零。当时的惨烈有诗为证: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所谓兴也来自杠杆,败也来自杠杆。对冲基金由于使用的策略大同小异,为了拼短期的回报,被迫提高杠杆倍数。日常看到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往往和基金用的高杠杆有关。

金融杠杆的最大危险在于, 短期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是不确定的,常常会达到看似荒谬的很高或者很低的价格。这种价格的波动,可能使得错误运用杠杆的基金短期蒙受巨大损失,保证金不足,而被迫清仓。强迫清仓短期内又会进一步加剧价格的波动。

对于金融资产在极端价位发生的波动,许多基金经理事前都会信心满满的说,“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能发生!”他们会事前诸葛亮地断定:油价不会超过 140美元一桶!不会跌破 40 美元!股价一天内波动不会超过 30%!汇率一天内波动不会超过5%! 于是他们为了提高短期收益,不断加大杠杆。

大多数时候这样做看样子的确没事。但突然有一天,不可能的事件发生了,巨大杠杆可以使基金很短时间内就被清零。

杠杆就像吸毒,开始你可能由于增加的收益尝到了点甜头,然后就不能自己,沿着滑滑的斜坡悄悄地下行,直到跌入深渊。市场价格随时可能出现让你瞠目结舌的交易价格,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让你被迫清仓。

不用杠杆,你每天可以睡得很香,不用每天紧张地关注仓位的价格波动,缓慢地但是轻松地积累财富。

但可以预见的是,还会有很多基金经理前赴后继,为了短期业绩,用高杠杆倍数去交易。还有无数人间悲剧会不断重演。

我只是希望,当大海退潮时,你,我,和其他一些耐得住寂寞的,从不用杠杆的投资者,可以在未来的资本市场,用不可思议的低价从容不迫地吸纳优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