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21)
如果你从第一性原理去创作真实的,有深度,有价值的作品,那么你自己会不断有内在的动力去坚持驱动,心情愉快,每天都对未来非常憧憬。
尽管会有很长时间不为所有人理解,但迟早会吸引一批和你价值观接近的受众和伙伴,并能实现真正的有机的复合的增长。
如果你只想跟风,在地下室里粗制滥造一些宣泄情绪骗点击率的爽文,或者搞一些捞一把就跑的骗人的项目,一方面你无法欺骗内心真实的自我,另一方面你很快就会遇到真实的无法逾越的瓶颈,然后掉到坑里很长时间出不来。
(05.02.2021)
Christopher Mason 的 “The art of The steal”, 看了一半,有感而发:
即使是苏士比和佳士得这种顶级拍卖行,本质也是外表丰满,内在骨感的生意。并不在食物链的顶端。
拍卖行老板醉心于各种社交场合和顶级名流谈笑风生,但最终无法回避行业的本质弱势地位,和承担的财务风险。
拍卖业本质是个 commodity, 真正稀缺的资源是顶级的收藏品。拍卖行为了争夺顶级稀缺收藏品的拍卖权,不惜下血本,甚至冒着巨额亏损的风险,给客户兜底,去抢生意。
比如 1990年苏士比要争夺福特家族收藏品的拍卖权,给资产继承人开出了五千万美元的保底价。拍卖当天,35个藏品中13个没有卖掉。最后算下来,因为这个兜底的保证,拍卖行亏损五百万美元。这相当于当年公司税前利润的 4%。
两家公司看这样血拼下去不行,私下合计停止恶性竞争,保持同样的佣金,几年后被司法部反垄断诉讼,官司打输后,一罚就是几亿美元。几年的工作又白费了
传统拍卖行的生意来源主要靠三个 D : Death, Divorce, Debt。 死亡,离婚,债务。
“每当某个家族的亿万资产要拍卖时,佳士得和苏士比之间的竞争就格外激烈。拍卖者有责任去紧盯市场出现的新机会,每天早上他们翻阅报纸的讣告,随时准备(给死者的家庭)发送慰问函,慰问电话或者鲜花。”
“艺术品拍卖,大家常抱怨的是: 即使拍卖锤砸下来,也不知道是否真正卖掉。这有很多原因: 即使一样东西没卖掉,也不会宣布; 即使卖掉了,通常也没有很明确的信号确实卖掉了。在伦敦,如果拍卖时没有人出价,拍卖者常会喊出一个假名,如 Pickering, 给大家一个错误印象,艺术品找到买家了。”
(05.03.2021)
当你找到方法绕过或者逾越物理上的瓶颈之后,就会自然出现指数增长。直到遭遇下一个新的瓶颈。
奥斯曼土耳其卡住东西方贸易的通道,是一个瓶颈,直到葡萄牙人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道,世界贸易出现指数增长。
以前运输主要靠运河时,运河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北美洲铁路贯通之后,铁路沿线经济出现指数增长。
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南北军阀打仗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条水路的运输线翻来覆去折腾,遇到枯水期马上歇菜。铁路出现后,新军阀主要靠控制铁路运输线来坐大,水路相对没有那么重要了.
寻找指数增长机会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限制自身发展的瓶颈究竟在哪里,对任何可能绕过此瓶颈的路径要保持开放心态和敏感度,因为往往新的路径是前所未有,或者反直觉的。
郭松龄 1925年11月22号举兵反张作霖,头两周还势如破竹,但 12月八号开始日本人对郭封锁南满铁路,而早先拍胸脯要支持郭的人后面又怂了,到 25号郭就被枪决。不对限制自己的瓶颈有深刻认识,过度相信他人的许诺,身首异处,也就是 33天的时间。
(05.04.2021)
读历史就好像在看一张地图,让你获得全局视角,理解事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运作机制。
虽然这张地图往往并不准确,但是哪怕它 10%的时间有用的话,也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效益。它会提醒你,未来再过一段时间,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巨大的机会,或者巨大的风险。
不研究地图的后果是,对于局部的,短期的信息,反应过度,一方面这会损耗太多能量,要把人累死; 第二容易被大量虚假的局部信息误导。第三,真正改变世界的大趋势,基本都是在你的日常视角之外。
看了历史地图之后再回头看过去的自己,才羞愧的发现其实和无头苍蝇没什么差别.
网络的价值在于,通过各个网络节点的自下而上,自发涌现的自由贸易,整个系统最终实现最高的能量效率。
任何人工主观的设计和干预,最终会因为效率低下而败下阵来。当然这个”最终”,对不同区域不同节点,意味着不同的时间长度。
(05.05.2021)
大器晚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大器需要迭代的次数更多。Influence lasts longer in proportion to the lateness of its beginning.
一般来说,瓶颈越少,迭代越快。瓶颈限制越多,迭代越慢。
捏软柿子才能真正迅速迭代。很多人的问题是想一蹴而就,啃硬骨头半天啃不动,浪费大量时间而没有任何进步。同样时间可以到外面找五百个软柿子捏,捏完后发现原来那个硬骨头早已不再话下了.
按做题家培养的小孩,很难理解自发凭兴趣长期迭代的妙处,只是一味追求短平快,最终会遇到增长瓶颈而出不来。
进化为什么比你更聪明? 本质是因为世界上别处大概率有那么一群人,有比你更多的软柿子可以捏,迭代的比你更快。而你自己存在某种结构性瓶颈,没意识到,或者不愿承认.
自下而上的迭代为什么容易成功? 因为这种迭代一般是自发的,成本接近于零,可以迭代很多次。一旦可以赚钱有正反馈就迅速成长。自上而下的主观设计,耗费大量预算,搞几次后回报不高,没有钱继续支持,项目就停了。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例.
——–
商业的新边疆,有两类:
一种是掠夺性的,比如淘金挖矿,资源有限,挖完就没有了。最早挖的一批人可以赚点钱,后面的人最后都成了炮灰。比如 1897年在加拿大的 klondike 淘金热。甚至最早发财的一批人,因为滞留太久,还想继续挖矿,新矿已经没有了,然后把以前赚的又全部亏光。
还有一种,属于能够不断产生盈余,参与者越多,大家效率越高,进而吸引更多参与者,自发形成一个正循环,和高复杂度的生态系统。
这才是真正低风险的无限游戏。这种场景极少,但看准了就要抓住,不要轻易放手
(05.07.2021)
所有的问题和烦恼,最终都可以靠在一个新的方向(无负债无杠杆,真实有机的) 指数增长来解决。
原来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因为它往往可能在局部就是 tmd 无解的。
只是因为你的迅速成长,导致原来的问题渺小得无关紧要。
你的所有的有机指数增长,都是基于打破某种瓶颈而产生的,因此会遭遇掌握这种瓶颈的既得利益者的激烈反对和抨击。别理他们。
忧道好比思考如何避免 error of ommission. //@书朋说:问题在于人们往往对可见的损失耿耿于怀(容易争得面红耳赤),而对于未知的收益毫无感觉(尽管如果抓住机会可能收获很多),所以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你要担忧的是有没有做正确的事,有没有更接近于道,而不是担忧贫穷。
“Think long: Why it’s never too late to be great” 是本很好的书。二十多岁的人读此书恐怕还无法完全理解,过了四十岁以后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长期的有机复合增长,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成功的真正的普遍机制。这本书里面提到不少我以前没听说过的案例。
原作者 Tom Butler-Bowdon 在推特上只有不到两千粉丝,罪过,罪过! 他还写了一系列”五十部经典”的书籍: 哲学经典,经济学经典,政治学经典,心理学经典,等等。也都值得收藏。
(05.08.2021)
狗狗币有很多风险。随时可能价格回撤 95%以上。但它有一个优点: 没有负债,不可能破产。
胡雪岩之流的分分钟都可能破产。
(05.09.2021)
试图预测短期价格波动是人性,短期很刺激,但最后大多是浪费时间。
研究历史的长期规律,短期很枯燥,但当你真正理解到在哪些节点可以脱颖而出时,会有长时间的惬意感。
(05.10.2021)
无赖的赖,是贝字旁,本来的意思是赢利,后来引申出依赖依靠的意思。
“无赖”的本意是赚不了钱,但被后人以讹传讹理解为”二流子”。
刘邦成事后对自己老爹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这段话被后人深深误解,以为刘邦自称流氓。
以太坊是人类文明级别的创新。1930年五月十一日,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发起总攻击,中原大战揭开序幕。( eth = 4178, eth / btc = 0.0726 )
(05.11.2021)
花钱打广告说服别人买你的东西,就是个阈值很高的东西。炒作狗狗币,并且接受狗狗币买车就是个阈值为负的东西。福特一年在美国的广告预算二十多亿美元。 马斯克不花一分广告费把狗狗币的玩家变成特斯拉车主,并且让自己始终是话题人物。高下立见 @老武观察:劝人学习就不是阈值为负的事情
以太坊是人类文明级别的创新。以太坊市值已经超过三星,JP Morgan ( eth = 4238, eth/btc = 0.0739)
(05.13.2021)
过去一年半和绝大部分朋友熟人从未线下见过面,但这并不妨碍生活和事业。
更多人会意识到居住地点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束缚迁移的很多障碍似乎没什么了不起。
然后会问这么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搬到一个更好的地方?
推特或者 Instagram 上面如果有五万粉丝,应当比常春藤学位值钱多了。//@我叫滨崎步:学生教育考试还是线下的.
语言和文字本质是一种人群之间,跨越时间空间距离,大规模协同行动的技术。但这种技术显现威力,是要整个生态所有参与者,若干个环节全部到位之后,才能看得清楚的。浅薄者只能看到局部的暂时的瑕疵,无法想象所有环节全部到位之后,所能爆发的威力。
真正有价值,可以自身有机成长的东西,不会在意波动。波动只是把投机分子甩下车,剩下都是意志坚定的支持者。等到老的投机者跑光了,又会有新的投机者发现有机可乘,加入进来。
十三到十四世纪,世界是 pax mongolica; 1815-1914, 世界是 pax britannica ; 1945年之后,pax Americana ; 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 pax ethereumica ?
自由贸易是财富创造的本质源泉。卖东西的可以得到更大的市场。买东西的可以有更多选择,买到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生产者的各种生产资料也会便宜很多。以太坊将造就空前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和指数倍的财富增长。
感觉目前 NFT 领域还极混乱,不适合绝大部分人介入。长期看,NFT 要有价值,需要这么几个要素: 独特,稀缺,增长。
独特的东西,不一定会稀缺,因为无法确认创造者能够克制,能够不滥发,超发。
稀缺的东西不一定独特。任何张三李四都可以画一副画,说是稀缺的,但市场上同质化的东西太多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增长。增长有的时候会在原创者无法想象的维度发生,有时很难事前预料,很难完全靠主观为之。很多时候就是自发涌现的。而且需要时间的沉淀。
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真正出名是因为上世纪初这幅作品从博物馆被盗,连续很长时间都成为一个上头条的话题,这种新闻话题传播导致后面的共识积累的增长,才是价值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NFT 因为包含编程逻辑,所以潜在增长的维度,要比传统艺术品丰富很多
(05.14.2021)
意识到通过 Wikipedia 读历史才能建立多维度的正确的历史观。看人物传记的最大问题是,传记里的人物都是幸存者,因此会给人以强烈的幸存者偏差,和相应的错误直觉,天天意淫以弱胜强,破釜沉舟,四两拨千斤这种小概率事件,这种错误直觉必须多读 Wikipedia 看到绝大部分非幸存者的悲剧,才能慢慢纠正。
读多维度的历史才能慢慢感受现实的残酷和魔幻: wk !
拖雷被窝阔台害死了,
窝阔台居然要求让拖雷的遗孀,42岁的唆鲁禾贴尼 (也是忽必烈的老妈) 嫁给自己的长子,26岁的贵由,
贵由被拔都的势力给毒杀,
贵由的遗孀 “wo wu 力海迷失”被唆鲁禾帖尼给处死,窝阔台家族被大清洗,
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内战四年,后来将其毒杀,
1233年金朝被蒙古打得要灭国的时候,居然恬不知耻的,侮辱对方智商的派使者向(自己一直欺负的)南宋借粮食,并且拿出”唇亡齿寒”的借口
多读历史之后,容易变成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一个尊重常识反对神话的人,一个尊重实证/怀疑吹牛文宣的人,一个相信复杂开放可以碾压简单封闭的人,一个相信不断改错可以最终碾压顽固不化者的人,一个可低级可高级但始终有趣味的人。
是的。//@王半城Hz:历史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素养,颠覆掉“我出生时的一切现状都是理所当然”的惯性思维,更愿意主动刨根问底去追溯每一个现状从诞生到发展所经历的各种变量,不做一个狭隘的仅靠碎片信息触发自身情绪立场的二极管
这是残酷的现实。记得 1852年格兰特带700多名士兵和家属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巴拿马中转,在巴拿马霍乱流行,700人死了 250。青霉素发明之前,疾病导致死亡的概率比战争还大,大家理所当然的接受这个现实 //@维齐不齐x2:作为一个传统史学爱好者,我读史书,经常想象的是,我肯定活不下来
搞社科的,有些理论很长时间无法证伪,所以可以装逼很久,外人很难识别是否有真才实学 //@大杜至简:我发现搞自然科学的人,搞起社会科学研究也是比较好的。
(05.15.2021)
关羽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219年八月) 到 “败走麦城” 被孙权砍头 ( 220年二月初) 也就是不到半年的时间。
关羽在民间封神,始于宋徽宗 (1102年),并在万历六年 (1578年) 被明神宗封为 “协天护国忠义大帝”,达到高潮。此后这个忠义形象不断自我强化,并流传朝鲜,日本,东南亚。
可惜三国时代还没有 NFT 技术.
关羽之所以被宋徽宗神话,原因很多,有说是因为虚靖天师张继先对宋徽宗极力推崇,有说是因为宋朝时三国故事开始普及,朱子学说确定了蜀汉正统论。一旦封神后,形成正反馈,加速普及,各代统治阶级乐于顺水推舟去推广关帝的忠义形象,来降低统治成本。
奥斯卡*王尔德 (1854-1900)生前穷困潦倒,曾因同性恋行为坐了两年牢 (1895年五月到 1897年五月)。他后来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他的审判,是同性恋平权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案例之一,他成为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
德语作家卡夫卡 ( franz kafka, 1883-1924) 生前鲜为人知,出版商也不愿接受他的作品。他后来出名有赖于他临终时的朋友 Max Brod 保存好了他的手稿,并且在他去世后编辑出版了很多他的作品。在 1945年之后他才被德语世界重新发现,到1960年之后影响力扩展到全球。
NFT 关键的价值在于后期的成长可能性。从这个角度看,在以太坊之外的平台上搞 NFT 大概率会是瞎折腾,因为在非主流平台上,你的作品很难被未来涌现出来的主流应用所引用。只有被引用,才能有增长。
关羽在世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九百年后会被后来的统治阶级利用,塑造一个忠义形象的神话,来降低统治成本。 NFT 要有增长潜力,必须要有各种故事的元素,这类元素越丰富,被引用的概率越高,增长的潜力越大。币圈一天,人间一年,关二爷等了九百年,NFT 只需等三年。
现在无法预测。要看它最终可以吸引多少原创者和买家,只有数量上突破临界点后才可能发生正反馈和指数增长。//@翊瑄Camellia:不知道王老师对于Mirror这样的Creators DAOs 模式怎么看?每篇文章都会做成NFT拍卖,收益将是创作者和他/她作品中提到的其他内容贡献者按照百分比分配。
思考人流未来将往哪里去,比研究如何套利现在的流量,要重要得多。
思考机会将在哪里涌现,比猴急的想捕捉眼前的机会,要重要得多。而且长期看,实际上也轻松得多。
以前看电影,某个银行被抢了,损失很多钱。警察要想抓罪犯,就思考罪犯有了这么多钱,马上会去干什么? 结论是罪犯肯定会花天酒地去泡很多妞,那就在那些地方蹲点等着吧。
(05.17.2021)
老是看到币圈人理直气壮的使用白 P 这个词,引发一阵不适感。
世上应当没有无风险的白 P 的好事,小心做多了,突然一次就把本金亏光。
好像是这样 //@比特吴_Bitcoin: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时候白P的心态会把人带入一种不劳而获的极端心态,而且玩多了就当自己大神,开始越来越无所顾忌的赌,动物城这一波,很多项目毫无成本直接跑路,白P者尸横片野,问题的关键是他们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只知道责骂草拟吗,接下来继续我行我素。
(05.18.2021)
对普通人来说,坐牢是减肥的捷径,而且不用自己出钱。苏世比前董事长 Alfred Taubman 因为和竞争对手合谋锁定拍卖佣金,2003年坐了十个月的牢,一下子廋了 30斤。主要原因是因为牢饭太难吃,而且被迫在监狱里每周锻炼三次 (在健身房里骑一个小时自行车)
听别人解释,和自己悟出道理,差别还是很大的。
如果你需要咨询别人一件事是否值得做,那它还不适合你。 否则,每一次曲折,你都会跑去惊慌失措的问别人,”怎么办? 怎么办?”
(05.19.2021)
长期看,以收利息思维管理财富,无法做大,这种思路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而且本金有可能发生重大损失。
—–
1112 年二月辽国的天祚帝召女真族酋长来朝,完颜阿骨打不肯酒后跳舞助兴。1114 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1125年天祚帝被俘,辽亡。
1204年成吉思汗收复金国北大门的汪古部,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1211年野狐岭战役大败金国,1215年攻陷北京,1234年攻陷蔡州灭金。
这两段历史都有 “越过临界点 – 不断正反馈 (打完胜仗获得更多土地,降兵降将,工匠和其它资源) – 指数增长” 的特点。
金国开始增长迅速,灭辽两年后就拿下开封,俘虏了徽宗钦宗二帝。但后劲不足,一直无法攻克长江天险,完颜亮也因为南征过猛而被部下所杀。蒙古则后劲十足,背靠来自整个欧亚市场的资源,1273年 用回回炮攻破樊城后,最终六年内拿下南宋。
世人只知道石敬瑭对契丹自称”儿皇帝”,而不知道宋孝宗 1165年隆兴和议,和金国以叔侄相称,金为叔,宋为侄。石敬瑭为后人唾弃是因为后晋最终被契丹所灭,宋朝这点事没人提起是因为几十年后宋蒙联手灭了金。后世的 context 不同,评价完全不同。
—-
在社交媒体时代,为什么还需要记者?
如果当事人可以直接和听众迅速反复的沟通,记者能够增加什么价值?
各种各样的中间人,中间商,如果不能保持较大的效率上的优势,最终都会变得无关紧要而被绕过去。
很多记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传播渠道缺乏有效真实即刻的反馈,实际影响力在迅速衰减。但大公司的招牌带来的影响力的幻觉和优越感,挥之不去。
—-
二级市场可以把人间几十年的悲欢离合,一年内走完一遍。 [挤眼]
(05.20.2021)
“逆水行舟”的模式不是理想的事业。理想的模式,是像千斤顶一样,有自锁的特点,可以随时离开休息,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再回来。
很多历史人物在后世获得的评价,往往和他在世时的成就和亲身感受关系不大,而取决于他的继承者是否能够把他的事业发扬光大,这里面各种偶然因素太多,和原来的当事人的意图和能力,其实关系不大。
刘邦在世时活的也是很狼狈的,即使灭了项羽之后仍然需要连年征战。白登之围差点被匈奴灭掉,最后一年62岁高龄还要去亲征讨伐英布。
汉景帝年少时下棋把吴国太子刘贤用棋盘打死,也为十一年后吴王刘濞发动的七国之乱打下伏笔。幸亏手下大将三个月后平定七国之乱,之后武帝把功业发扬光大。
当年游手好闲的刘三,肯定想不到后人开拓的事业,把自己的历史地位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在世的时候日子是过得很开心的,四平八稳,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挑战,太康年间,全国一片繁荣景象。但没有把继承人的问题捋顺,死后第二年就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再过十年西晋就灭国。后人对这段历史也就很少了解了.
有的时候孙子为了现实需要,凭空认个假爷爷,比如刘渊 [挤眼]//@午阳校长-江南易学堂:早就有人总结过了,孙子决定爷爷的历史地位。
这个角度有意思//@仙林茶园主:孔子如果不是收了三千弟子,估计也只是诸子百家中一子,远远达不到后世的高度。很多宗教之所以能到今天的规模,也都是徒弟们给力,msl更是因为政教合一,东征西讨,疆域辽阔。所以,很多学者特别注重收徒弟,如果有幸教了几个厉害的徒弟,少出一点成果根本不算什么。
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在 1674年初还是有时间窗口做局,和满清平分天下的。那样后世对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评价和的叙事又会完全不一样。吴在 1674年初要和清朝和谈,据说一是担心自己在北京做人质的儿子,二是可能年龄大了锐气衰减了。也许还有别的其它原因。
名人死后之所以会更有价值,是因为他生前的那些东西像一个代码库 (codebase), 可被任何人(包括政敌) 修改,利用, fork,重新诠释. 看北洋军阀给自己对手写的挽联,都是情深意切。但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他的敌人肯定不会这么做。即使以后被发扬光大,代码库原作者无法再从棺材里跳出来,享受任何好处。
如果说复合增长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话
对于个人而言,复合增长的障碍第一是上杠杆投机被强平,一夜回到解放前 ; 第二是卡在某一个没有增长前途的方向里,拒绝改变发展方向,长期低水平的重复。
对于国家而言,第一是因为战争而毁灭财富 (外敌入侵,或是可汗死了后权力无法顺利交接,几个继承人大打出手,每隔十几年这样折腾一次), 第二是经济模式单一,没有技术升级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把别人的成功归咎于一个单一的原因。但真实原因往往就是长期的,无间断的复合增长。归于单一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想要偷懒找捷径迅速达到别人成功的位置。但即使表面看上去做到了,别人可以继续自发的复合式的增长。而模仿者没有基础,很难继续跟随。
无论是个人,公司,国家,业务模式都不能太单一。否则单一业务遇到挫折或暂时的增长瓶颈时,自身现金流为负,会引发连锁的负面崩溃效应,苏联在 1986年油价大跌后的表现就是一例。但一般人性都是: 单一业务高歌猛进时,根本不屑于培育和发展其它业务,等到后面再想抱佛脚时,肯定来不及了
复合增长的一个矛盾特点是: 如果方向和目标太明确,过了市场饱和点之后会发现很多行为全是无效或极低效的,白白消耗能量,即使自己主观上很努力; 但如果坚持在最开放的搜索空间长期摸索,短期看似无所事事,没有进步,长期总是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指数增长的突破口。
这也是为什么drawdown 和 sharp ratio 这些概念,对于一个长期主义者而言,本质都是狗屁, 会有反效果
复合增长包括金钱的增长,知识和思维模型的增长,信息输入和输出渠道的增长,等等。在此基础上,还是活得长最重要。因为和今日的新商业范式相比,你如果回顾十年前很看重的东西,会发现大多不屑一顾。所以有理由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新的商业和技术架构涌现,让你会对 2021年这些东西也不屑一顾
实际上所谓”行业的对错”也是暂时的,没有谁能一次性选对行业,然后搞定一辈子。只要有不断低成本切换,跨越多个行业的能力和意图,”入错行”也是伪命题。 //@麦穗upup:男怕选错行啊,怎么选对的行业
英国之所以十九世纪成为世界霸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1688年光荣革命解决了权力交接的问题。而且对外扩张中,能赚钱就打,不能赚就收手。很少深入殖民地内部干脏活,主要集中资源控制港口和交通要道来收税。这样迭代两百多年自然出奇迹。这种模式最终因为市场的饱和,和德国人的挑战而终结。
简单模仿看得见的成功者的道路,前途是有限的。一般前面的开拓者如果把坑占了,你要跟着过去,他吃肉,你最多只能喝点汤。所以一定要摸索,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路线。
人为什么会卡在一个没有增长前途的方向里? 很大原因是缺乏对外自由连接和自由贸易的基础设施。贸易机会来自彼此生产效率的差异。你有些事情效率比小明高,把你的货物或服务卖给小明,就可以提高大家的共同效率,反之亦然。海量的自由连接,和自由贸易的环境,就会让复合增长自然涌现。
有机的复合增长过程中,当事者会有一种”节节贯穿”的舒适感,可以感受到能调动的资源和对外输出的能量和效率在不断层层迭代的持续增长。而坑蒙拐骗/贪多求快/自欺欺人的增长,总会感觉到哪个地方有瓶颈,稍不慎就会鸡飞蛋打; 或者老是要重复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效率和以前比没有任何提高。
复合增长具体操作上还有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生活中很多细微的习惯,可能是拙劣的,但是要纠正非常困难,需要好老师敲打,再加上自己自律。如果纠正不了,就卡在哪里没有任何增长。小孩很多东西学得快,是因为他还没有坏习惯,可塑性强。
(05.21.2021)
一份领薪水的工作,基本不能让人实现复合增长:
因为在这类岗位上,基本上你就是个螺丝钉,会被要求完成指定的任务,基本上没有自由探索和发挥创意的空间,即使自己想做这类探索,也很难会立刻得到老板的支持和鼓励。
这也造成另外一个问题,打工久了后,人是无法理解”复合增长”这个概念的,而更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指令,或者抄袭前面的人,短平快的达到某个目的了事。
一般心智健全的人,都会找到某个东西让他非常有兴趣废寝忘食去忘我探索,不管是画画,写文章,写代码,还是创作什么别的东西。只要这类创作探索的成本足够低,就可以自由迭代若干次,达到极高的质量,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渠道发表,最终能够找到高溢价的变现方式。
如果你每周要被迫给人打工,包括在路上的时间是 N, 给自己定个计划,花四到五年时间,把 N 降到 10以下,直到它接近于零。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探索创造了。很多伪创业是成本极高的盲动,只会适得其反 //@大橙子Romy:那怎么办呢?尽早单干创业?(不是杠,想听听您的指点)
大部分工薪阶层每周工作加上班来回的时间接近五十个小时。本质等价于每周要做接近五十个小时的奴隶。如果把 N 压到 10 以下,有自由时间去探索创造,其它问题基本迎刃而解。为了伪创业而牺牲实质的自由支配时间,被迫做很多不喜欢的事情,变成另一种变相的奴隶,也很不划算
摩尔定律之所以可以持续复合增长,是因为底下存在上百个不同微创新和技术路线在彼此竞争,你看到的只是冒头的增长最快的那个技术路线而已。同理,个人的复合增长,也应当争取在多个不同的增速最快的方向/领域上同时布局,定期强行调整,这样不至于全部资源卡在某个错误路线上浪费很长时间。
当代各国的高等教育,没有看到谁系统性的教授”复合增长”这个概念。大多都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培养的大多是一个模子的工业化快餐式的人才。浪费了多少人的青春,罪过罪过!
假如你为了前进一小步,需要有十个部件同时到位,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状态,你可能踩过一百个坑,你的知识/工具库里有一百个备份 (但质量和性能参差不齐)的部件。当形势改变时,你有能力迅速微调各种参数,调用改进其它组件来继续进化生存。但抄袭者完全没有这种应变能力,突变时容易突然死亡. 抄袭者只会沾沾自喜自己节省了研发费用,占了小便宜,今朝有酒今朝醉 . 抄袭者之所以总是无法赶上创新者,是因为抄袭者只能做到形似,而创新者底下有多个不同的微创新和技术路线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后劲,这是外人看不到的
知识和工具库里的部件多了,还有一个好处: 你总是可以在某个方向做一些低成本的测试,得到一些正反馈,让你进一步改进,也同时丰富了你的工具库。这样你始终乐在其中,有动力不断摸索。爱迪生在那个年代能够活到 84岁,大概和他这种其乐融融的日常生活状态有关系。
爱迪生就属于系统性的创新者,也是迭代多年,有一个几百人的研发团队,越到后面创新能力越强。当代可以与之相比的是贝索斯和马斯克。爱迪生的儿子则是反面教材,打着老爹的旗号卖假货想赚快钱,后来被老爹告上法庭。小爱迪生后来酗酒,严重忧郁症,老爹死后四年他也去世了。
(05.22.2021)
“我们总是高估我们现在的喜好的稳定性。
因为这些东西很容易记住 (我们还记得自己十年前的状态),但要去想象未来 (十年以后) 则会非常困难。
因为未来很难去想象,我们就误以为它不会发生。只有回头审视时,我们才能感到时间流逝的价值。
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还在进展中的作品,但总是误以为作品已经完成了 (而不会再改变) ”
– Dan Gilbert
总之,就是你对外来的想象和计划,以为 “如果达到某种状态就会很开心了”,大概率不靠谱。因为未来当你身临其境时,你得到的现实的信息输入,大概率和你过去的想象有很多区别,因此未来你的评估结果,和你现在的想象也会有很多差别。有时会糟糕很多,也有时会超过你最狂野的想象
所以要多复盘,审视自己犯过的错误,这样对未来也就保持更加灵活开放的态势。 //@盛开着永不凋零-:预测未来,人们总是会犯一类错误。仅改变单一条件,却以为整个系统其他条件会保持不变。
被人坑过之后,意识到升米恩,斗米仇,就会对捐赠这类事情更加谨慎了 //@盛开着永不凋零-:设想如果有一千万,我就要捐款100万给某慈善。但能赚一千万的时候,才明白钱不好赚,恨不得一分钱都当两分钱用。对待金钱的心境完全不同,也就大概率不会按设想的做了。
本质是这样。人很多时候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因为身临现场后,会发现很多东西和想象或者记忆里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不能说这些人以前主观的表达是在说谎,//@Lized:也可以用来解释叶公好龙、距离产生美等等。
当人们自信的说 “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时候,如果没有以前多次成功操作历史,大概率做不到
(05.24.2021)
“慢就是快”的本质,是在于每个分解的细节步骤,都可以自发持续迭代 (可以有微薄盈利,或者对自身消耗极小),或者阶段性成果以后可能被反复多次使用,从而实现复合增长。
只想表面求快,实操上往往会因为一次巨大的失败,导致资源耗尽,面临破产的危机。
赌徒如果一次”快”而得手,必然会上瘾,继续偷工减料求快,直到最终遇到一个他跃不过的坎,前功尽弃。而”慢”的好处是,只要坚持长时间的多维度的可持续的迭代,迟早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捕捉到指数增长,远远超过你原来主观臆想的目标。
“快”的主要问题是,条件不成熟时想强行一步到位,实践中碰壁后会有巨大损失 (比如当年 webvan 在 1999年时耗巨资做电商),损失几次后就玩完了。
“慢就是快”的另外一个观察角度,就是组织结构的效率,在慢慢的有实质性的提高,可以不断驾驭新的更大的挑战。求快的人,身体只能举五十斤的重物,老想不经训练,一下子就举起一百斤,总有一天要把腰给闪了,比如秦武王赢荡同学 (329 bc – 307 bc )
有道理,主观上想快,本质上是在不顺的地方试图强行突破,并且形成习惯 //@PCGSCEO:慢=顺,顺=快
(05.25.2021)
读历史的感叹,就是人性对于转折点的发生,实际是非常迟钝的,有些事情过了一个转折点,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了,完全回不去了,但人性还是会用老的叙事框架去度量去理解新的变化,总是觉得肯定可以回到过去。
而且因为多维度的信息太多,你总是可以找到你想看到的东西,长时间支持自己的思维框架。
即使少数人会敏锐的理解新的格局,大部分老人还是无可救药的像祥林嫂一样沉浸在过去的幻觉之中; 直到最后,像 1924年11月被鹿钟麟从紫禁城赶出去的太监,才真正意识到,再也回不去了。
这个很简单,查一下有没有什么让你很痛心,又不甘心,总想投入精力和资源,回到过去的状态的事情。如果还没有,放心,迟早会有的 [哈哈] 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了被打破的东西很难重构,但远离平衡态的热力学,决定了在新的地方总会有新的机会//@海波的随想:能否举个例子,增加点更感性的认识。
意识到这个道理原来曾国藩一百多年前早就有八个字总结了: “物来顺应,既过不恋”。但人性都是 “物来不愿顺应,既过还要留恋” [微笑]
是的,这种东西没法劝,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只能看当事人不断折腾,直到耗尽自身资源。//@老杨-ZHX:这种情况的外化表现,是不是就是什么有“某某情怀”、“对什么什么不舍”?
可以影射很多事情,是因为这反映了一种通用的底层规律。所以在各个地方和层面,理解和顺应这种规律,可以让自己少吃很多亏 //@天时地利虞姑娘:这话影射很多事情哩…
溥仪的回忆录里,唯一一次见到袁世凯,是坐在隆裕太后身边,看着一个胖老头跪在垫子上,一边陪着隆裕太后哭,一边说话。紫禁城里的人们有两次重新燃起回到过去的希望,一次是袁世凯 16年去世,一次是张勋的辫子军 17年复辟。人不见棺材之前,都是执着要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紧紧抓住残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