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7月微博发言摘要

(7/2/2021)

很多涉世不深的年轻创业者,似乎被媒体宣传的”市值几百亿,几千亿”的童话彻底迷惑,走上了一条不断烧钱,不断追热点制造庞氏骗局的伪创业路线。

这条路线,有多少创业者可以持续拆东墙补西墙,真正熬到上市? 上市之后,又有多少创业者可以真正熬到可以套现?

这是一条不归路,因为不良媒体总是有人释放各种虚假信号,给你以巨大希望,诱惑你不分青红皂白追热点。一个个希望的泡沫破灭后,好几年就过去了,光阴再也追不回来了。

(7/4/2021)

后勤力量是否深厚,外表是一下子看不出来的。就像产品做个 demo, 赢了几个小的战役,不能说明问题一样。

德国一战之前也发展海军,但毕竟基础设施比英国差,世界各地缺乏加煤站,打了几次后就慢慢露出颓势。前面那些大量投入也都打水漂。

日本海军虽然神勇,但培养优秀飞行员需要时间,并且耗费大量燃油。和美国人打几次后,优秀飞行员越来越少,燃油消耗不起,最后只好硬着头皮搞 kamakazi 了

看了李梅将军 (Curtis LeMay) 的传记, 当年 b-29 轰炸机项目累积耗资三十亿美元 (相当现在的四百三十亿美元),超过曼哈顿计划,摔死无数机组人员。李梅44年九月亲自驾机轰炸当时伪满的鞍山。最初是从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但因无法海运补给成都,空运补给成本太高,占领塞班岛后就改从塞班起飞执行任务.

回复@吕继群:非常白痴。而且完全不考虑各自的工业潜力,后勤补给线的稳定安全性,和其它复杂的动态因素。//@吕继群:所以在打大的战争前计算双方几架飞机几颗导弹几艘航母是白痴。

很多人创业,本质上属于后勤和物流工作还不扎实的时候就去打仗,打了几次后就捉襟见肘,越打越亏本,最后壮烈牺牲。更容易的操作,是平时多修炼,相当于努力搭建后勤和物流的系统,这样条件成熟后指哪打哪,碾压那些后勤薄弱的对手,而且最终会发现一些全新的地方有超高的收益。

(7/7/2021)

生活的规划有几个层面:

第一是健康,这个自不必说,这是最重要的层面。但大部分人缺乏充足睡眠,超重,不断透支体力去追求短期利益,长期看极为愚蠢。

第二是国际国内形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很多人缺乏基本历史素养,很容易被各种短期烟雾所迷惑,关键时刻缺乏意志力去做痛苦选择。

第三是对未来新兴蓝海产业的追踪和分析。能够看清底层技术本质,抓住极少数高增长的主线条,不为媒体和周边各种噪音所干扰,独立冷静的做出判断,最终享受指数增长的红利。

第四是保持短期的高度流动性,面对各种不可避免和无法预测的外在冲击,能够有较大的缓冲和抵抗能力。

第五是在耗费成本和精力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构建更丰富的全球化的网络系统:知识信息网络,人际关系网络,等等。本质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对外输出和发挥影响力的效率。

每个层面都要兼顾,保持平衡,才能产生一种节节贯穿的舒适感。过分强调某一个层面,而忽略其它层面的建设,最后不可避免的会有一种卡壳的感觉,有劲使不上,或者像汽车挂了空档还拼命踩油门。

越是底层的建设,变化相对越为缓慢,也越容易被人忽视,因为短期看不到忽视的负面后果。反过来,底层如果出了大的突变,不可能有药到病除的解决方案,需要花较长时间努力才有可能补救。

能从未来十年以上的角度评估规划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这意味着在重要节点上你可以毫不犹豫的坦然承受短期看似较大的(心理上的)损失去纠错,果断做出长期正确的选择。十年后获得指数增长的收益后,再看当年自己锱铢必较的心态会觉得非常可笑,也自然对当下持类似心态的人产生鄙视情绪.

阿 Q 有名言”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在高科技领域,可以让人”七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机会层出不穷。

“节节贯穿”是太极拳用词,大意指发力时,身体各部位从脚到膝腰肩肘手协调连贯,这样提高攻击的有效力量。大部分时候”不贯穿”是常态,局部使了很大劲,但打出去的时候,传导不畅,力量甚微。1945年李梅轰炸日本时,燃烧弹消耗远超预期用光了,干等了24天才重新开始轰炸。这是”不貫穿”的例子。

很多时候”节节贯穿”不是刻意为之,因为违背自己的习惯去”刻意为之”效率可能非常低。真正的”节节贯穿”是因为在多个层面和多个节点有多种连接,资源足够丰厚密集了以后,自然就更容易发现”节节贯穿”的通路。

(7/8/2021)

创新的四个本质是:

一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是自由贸易合作没有太多瓶颈和外在破坏的威胁,

三是人口密度大 (单位时间和单位成本内可以触及的合作者数目大),

第四,活得足够长可以看到创新的不断迭代,生态系统完善,而终于出奇迹。这个效果在早期生态匮乏的时候不明显。过临界点后会发生指数增长。

成本降低后,可以潜在进行自由合作和探索的伙伴数目就更多,人越多,越容易催生新的改进,进一步降低成本,然后可以触及更多人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成本的降低很多时候不是主观计划的,但是如果发现某个领域出现结构性的 (而不是季节性的)大幅度价格下跌,一定要敏感,注意追踪。这可能是一个全新产业诞生的征兆

(7/14/2021)

“刻意为之”很多时候效率极低,一个原因是因为有很多冰山之下的基础工作要去做,做的时候才发现需要补的东西太多; 而去补的时候,很长时间都没有正反馈,心理上会感觉枯燥,挫折,和缺乏动力。

另一个原因是,你想要”刻意为之”的路径,也是大家都看得到也都想”刻意为之”的路径,因此会拥挤,甚至要为路径上的某些稀缺资源,付出重大代价
回复@Yvonne-disable:查了一下,原话出自 Scott Adams. 很有共鸣。系统化的建设者,会最终碾压所有单一目标的追逐者。//@Yvonne-disable:Goal for loser,System for winner

(7/15/2021)

虚拟化程度高的系统,相对于虚拟化程度低的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增加和改动功能”的成本极低,分发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典型的例子是 iPhone 的虚拟化的键盘,和 blackberry 的外置的键盘。后者虽然适合收发 email, 但要开发像 iPhone 一样丰富的软件应用,完全不可能。

类似的情况,同样可以在 tesla 的内部控制面板,和其它车辆的对比中看到。

DAO (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可以看成是一种高度虚拟化的组织架构,相对于传统公司架构而言,具有极大灵活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随时退出。

而传统公司里面,招人和解雇人的成本都极高,尤其是面对新技术变革时,老员工和老部门的顽固的抵触,使很多必要的改革根本无法有效推行。

最终虚拟化程度高的系统,因为其高度灵活性,可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将碾压淘汰掉虚拟化程度低的,缺乏灵活性的系统

(7/20/2021)

优化和精益求精只有在相对稳定的系统内才有意义。迅速变化的环境内,搞优化对提高生存几率有反作用。

人们只能优化那些”看得到的”,”可以精确度量”的东西。 但因为未来很多重要的东西,一是无法预见无法看见,二是很难精确度量,因此当下的各种优化行为,尤其是用”看不见的消耗牺牲”换取”看得见的小利”的优化努力,很容易突然变成一个巨大包袱和负资产

(7/25/2021)

看到西班牙教士和哲学家格拉西安 (Balthasar Gracian) 四百年前写的”智慧书” (The art of worldly wisdom),相见恨晚,很多经验值得反复回味。

Think with the few, and speak with the many.

有人评论这部经典的地位,应当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个量级,读后颇有同感。 ​​​

“不要成为第一印象的奴隶”。 很多第一印象是假象,不要着急下结论,给自己改变想法的空间。

是的,另外很多”干货”只是长长的链条中的一环,只重视具体某一环而把整个链条的大格局搞错了,就是缺乏智慧的体现。//@弗兰克扬FLKY:看这些内容还需要相应的年龄阅历.. 有些内容,当你阅历经验没达到时,是读不出背后的意味的,反而会觉得这书很水,没干货

(7/27/2021)

每每读史,才意识到世界上充满了很多”严重损人而毫不利己,完全自欺欺人,非常真诚的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不撞南墙绝不回头”的 SB.

而且这不是少数,非常有代表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犯过这类错误,只是有的人很快就改正了,有的人要一条道走到黑.

新朝的王莽,后晋的景延广,还有很多富二代。其基本特点是资源不是自己打拼出来的,是窃取,继承或暂时代理的,有较大的压力和动力去违背客观规律,一厢情愿的取巧和走捷径。其”真诚”本质和 “真诚的想造永动机,真诚的突破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