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21)
哥白尼 (1473-1543) 出生地 Torun 在现在的波兰境内,但那时候那个地方的居民主要说德语。但哥白尼无法按照现在的德国人或者波兰人来定义。他既不是德国人,也不是波兰人。德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出现,是 1871年的事情了。而 Torun 的归属,几百年来改变多次。
这就是为什么以现在的思维框架,来理解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徒劳的,因为未来会涌现出很多你现在完全无法预测的新东西。
同理,用现在的思维框架,理解几百年前的历史,也往往格格不入,很容易闹笑话.
单维度的东西太容易被败掉了。//@书房摆茶:所以盛宣怀留下100套房子儿子,也都给败了!想不到未来
(10/2/2021)
让自己运气更好的一个方法是让更多人知道你,而要更多人知道你,再也没有比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持续输出文字,更高效的方式了。
另外一个角度的体会,把微博的评论权限改成 “关注一百天后才能评论”,可以非常有效的过滤掉各种噪音,闲人的骚扰或者无理的谩骂。趣味相投的人,不介意等一百天。和外界交互设置一定门槛,是非常必要的.
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上,如果大家以前曾经有过顺利的合作,但突然对方交流时开始找各种借口拖延,含糊其词,不置可否,或者保持缄默,通常这就意味着”不”,对方的决策发生了你尚未理解的重大转变,甚至需要为最坏的可能性做准备。
德国和苏联 1940年十一月曾经磋商让苏联加入轴心国的条件,德方后来嫌苏联提的条件胃口太大,十二月份就已经决定半年后攻击苏联。之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各种问询,德方迟迟不肯回复。这样冷淡几个月之后,就是六月份的突然袭击。
奥斯曼土耳其 1911年开始,曾经向英国订购了两艘战舰,在国内搞各种募资,连小孩的压岁钱也不放过,为其付了全款,但是英国因为和俄国法国结盟对抗德国的需要,(俄国的外贸有 50%要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后来找各种借口推迟军舰的交付。然后在 1914年八月一号突然宣布,要征用这两艘战舰。这在土耳其来看是奇耻大辱,也直接导致第二天土耳其和德国达成秘密协议,彻底倒向德国。
另外一个常见例子,就是谈生意的时候,开始都很顺利,然后突然对方提出莫名奇妙的新的条件,要让你做更多的事情,而自己并无更多的付出和实质性的 commitment,通常都是在拖时间忽悠你,你已经变成了备胎的角色了
(10/3/2021)
和他人进行金钱,地位或者名气等等的直接实时的攀比,是封闭社会的习惯,在指数增长的开放世界里会非常可笑。
而且以这种直接攀比来指导自身策略的制订,往往自乱阵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正确的观察角度和衡量标准应当是这样的:
1. 你是否可以健康的生活更多年,因此可以接触到更多潜在的指数增长机会?
2. 你如何能够选择周边的环境和信息输入渠道,改进自己的日常习惯,这样可以了解和接触到更多的潜在指数增长机会?
3. 根据你现在收集的所有最新信息,有没有比你现在做的事情,确定性更大潜力更大的指数增长机会? 如果有,为什么你现在还不能切换过去?
任何无法指数增长的事业,很容易成为时间和精力的泥潭,有机会一定要立刻逃离。
对于甘愿在回报递减的泥潭里折腾的人,不管他暂时光环多么亮丽,地位多么高,资源有多少,不必羡慕,也不必把他太当回事。
幸福就是全面的,长期的指数增长。所谓中年危机就是找不到增长点了,也不知道如何真正有机的增长,想拆东墙补西墙寻求表面的增长,反而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是的。 //@手机用户wqer:永远关注“领先指标”。在“落后指标”上比较得到一点优越感实际上是同归于尽
我们一厢情愿设想的指数增长方式,往往是”有心插花花不发”。而一旦观察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时,一定要虚心研究其底层逻辑,跃过临界点后要尊重现实,果断跟上。幸福的源泉,来自果断放弃”花不发”,而在第一时间理解并跟上”柳成荫”。
什么样的环境很难产生指数增长? 第一是有资源瓶颈或者其它限制自由贸易的瓶颈,完全无法绕过去。第二是信息传输成本,交通运输成本高,而且因为各种瓶颈的因素,成本降不下来。第三是人口和市场缺乏增量。长期在这类环境生活,大脑会僵化,习惯零和博弈的哲学,完全无法理解”指数增长”的概念。
沟通交流有限,又是最根本的瓶颈和限制。只要打开了对外的连接,并且不断迭代降低连接成本,资源和市场其实是无限的。//@太玄程序员:三大限决定了是否无法成长为一个指数型爆发的新领域:资源有限,沟通交流有限,市场有限 。
正解 //@花栗鼠的夏:大O算法的复杂度不在于常数项
回复@王半城Hz:”时间切片指标” 这个词非常贴切,这种人为定义的,静态的概念,误导了多少人的评估和决策体系。//@王半城Hz:可以用投资领域的估值思路来看待自己,而不是“当前有多少存款”这种时间切片指标
(10/6/2021)
关于如何制造 fait accompli , 和如何反制 fait accompli 的研究是个大学问。
可惜太多人在学校里被洗脑成了呆子,在现实世界中被各种恶棍制造的 fait accompli 所欺负而不会反击。
既成事实的根本特点是 “既成”后,要再反转回原来的状态,成本高到不可能。所以对方只能被迫接受现实。书呆子的盲点在于误以为世间的运作机制都和理论一样简单美好,一方面对于别人制造的 fait accompli 没有思想物质准备,无力回应 ; 另一方面在恰当的时机不敢制造既成事实,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10/10/2021)
和一大群可以信赖的分布式网络节点,快速,安全,全面的共享信息并且协作,是节约成本,极大提高效率的核心策略。是智人最终超越其它生物,主宰地球的演化路径。”共享信息和协作”本质是软件技术,看上去没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或者舞枪弄棒那么性感,但最终是决定胜负优劣的关键。
这种”共享信息和协作”不仅在人和人之间,也体现在许多其它层面。比如智人的大脑里的 multimodal association cortex (多模整合皮质层) 把各个维度角度的信息,综合起来。大脑缺乏综合能力,就会成为纯 SB, 比如说看到某张人脸的照片,能够理解这是人脸,但是无法和某个具体的人联系在一起。
共享信息最大障碍之一,是构建一个通用的 API, 让不同模块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这实际上是当初亚马逊做得非常好的一点,架构搭好了,虽然开始麻烦一点,但做好后,大家分享数据和功能极为方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如果一开始图省事没有考虑到未来给他人的使用,最后还是要被迫全部重来一遍。
一是效率低,二是回报递减,三是当事人实际上是在路径依赖的惯性下生活,并未真正主动拓宽接触面。//@太玄程序员:传统饭局-酒局社交太伤身,太低效。某下台高级领导,晚上吃三轮
(10/11/2021)
上联:币锁千年富,
下联:家和万事兴。
横批: 躺赢
(10/12/2021)
以下文字摘自我的公众号在 2015年的关于 Amazon 的老文章。标准化通用接口,后端和前端清晰隔离,是提高网络效率,促进复合式增长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对很多领域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
但是亚马逊有一件事,做得非常非常好,这远远弥补了亚马逊所有的政治上的,哲学上的和技术上的失误”.
2002年前后,贝索斯给所有员工发布了一个命令,关于内部软件设计的命令:
1)所有团队,要把他们的数据和软件功能通过服务接口对外公开
2)团队之间的沟通只能通过这些接口。
3)不允许通过任何别的方式通讯:不能直接连接,走后门,不能直接读别的团队的数据,不能共享内存。
4)服务接口的后端的软件技术的选择,没有关系。
5)所有的服务接口设计时,都必须具备一个能力,允许日后让外界第三方开发者调用。没有任何例外。
6)不听话的人,将被开掉.
打个比方,蒋介石当年常常越级指挥,自己支配部队,不告诉其部队长,到最后大家才发现自己部队不知在何处,这是兵家大忌。这就是典型的图省事,不通过标准的服务借口,直接走后门读取, 修改数据的低水平的程序员的做法.
蒋公的辩护者会说,许多高级将领指挥水平差,到最后却使得部队四分五裂,所以他只好亲自上阵,插一手去越级指挥,将部队整合起来。但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看,这恰恰就是舍本求末的短视做法.
越级指挥的坏处,是增加组织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蒋公如果不在,别的人不知道那些后门,无法学他越级指挥。 另一方面如果后门出现问题,蒋公的越级指挥也无效了。 而只有培养标准化的将领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组织模式,才是建设一个高效灵活的组织的最重要的工作。
—————
标准化的软件服务接口的建立,需要相当大的前期投入,短期内看上去吃力不讨好。但基础打好后,在此之上的软件应用开发效率大增
长期看,链接接口比局部招式重要得多,贸易港口的建设比在本地傻干有价值得多 //@闲云野鹤云900:就像功夫,有些招式是其余招式的链接接口。
如果第一次没做对,要敢于直面错误,迅速投入时间精力纠错,建设通用化的接口。而不是掩耳盗铃,装作没事。//@王一石Yishi: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历史学家汤因比算是最早的网络科学家之一: “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关系的总和。社会的组件不是个体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摘自 “历史的研究” ) //@海波的随想:听上去有点像巴拉巴西成功定律里面讲的网络的价值。
图省事而不尊重复杂系统演变规律的人,最终会被现实抛弃 //@减法简:不通过通用接口的人借口效率,其实目的是强调自己的权威。
一般人们只能理解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可触及的领域的马上的应用,但是如果把自己的通用性高的作品或服务,连接到组合性最高的网络上时,可衍生出来的你无法想象的组合性应用,没有任何上限。这类创作的潜在价值,长期看始终会被低估。所以要专注思考解决通用性高的问题,不断和组合性高的网络连接。
(10/14/2021)
生命就是三件事,互相依托,不断叠加:
理解,决策,行动。
Understand, Decide, Act.
前面两件事主要靠大脑。前面两件事办好了,行动的有效性,和效率,都会有本质提高。然后再进一步反哺,提高理解和决策的质量。
虽然这三个元素不可分割,但从重要性而言,理解 > 决策 > 行动
机器不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格局,人可以。//@丁金新:这么看怎么感觉人像高级的机器
(10/15/2021)
投资本质就是 “求之于勢,不责于人”。创业的鸡汤,很多就是拼命”责于人”。
猜测真正的太极高手,肌肉并不发达,但能够做到”求之于勢”,所以也可以把肌肉发达的对手放倒。
“不责于人”是说如果自己的力量无法克服一块石头的静摩擦力,就不要用蛮力试图去搬动它,而且搬不动的时候还自责不够努力。”求之于勢” 就是找那种已经从山上往下加速滚动的巨石,跟着它一块动。//@幸福的小狐狸呀:不责于人的意思是不责怪别人?
“借力”不是说想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去刻意的借,而是说长期积累了极为复杂的体系,遇到一些新情况,很快就能找到切入和高效利用的方式。否则就是机会送到面前,看不懂,或者又哭又闹的抗拒,甚至还要狂妄的去做空
没有谁有三头六臂的法力,要么是长期积累的借力,要么是装*还未被捅破。 //@动荡不安的火焰:风来前借风,雨来前求雨,时机让凡人拥有法力[嘻嘻]
(10/16/2021)
幸福,就是有机成长。
有机成长,需要效率不断提高。
效率提高,需要依托于复杂度最高的生态。
复杂度最高的生态需要开放的环境,和通用的, 前端后端清晰隔离的信息交互界面,这样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的效果。这样任何新加入生态的个体,都可以迅速利用生态内涌现出的,效率最高的工具,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成果,迅速被生态内其它人所利用。然后生态更加复杂化,高效化,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经营管理时的一刀切政策,和编程的 “全局变量” (global variable) 非常相似。
管理者和程序员图省事,一刀切,但导致系统内部各种积累的混乱的依存关系,指数般增加,把管理者自己也搞糊涂了,出问题时很难诊断问题出在哪里。
以后再调整,修改适应环境变化时,成本极高,最后可能高到突然死亡。
自上而下设计的系统,经常因为图省事,而不断增加这种”全局变量”,最后系统脆弱性过了一个临界点,无法修补,只有彻底放弃。自下而上涌现的系统,一般如果有这种缺陷,第一时间就会被淘汰,似乎反而没有这种问题困扰。
(10/17/2021)
关于技术的可组合性提高效率的一个典型例子:
卫生间洗脸台的水槽底下,常常因为头发胡须等各种脏东西淤积多了,堵了,水下沉的很慢。多年前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办,一是不知道用什么精确的词语来描述这种情况,二是不知道找谁问。后来跑到超市,看到有卖某种腐蚀性极强的液体,号称倒下去,就可以把管道通畅,结果花了几十块,买了好几种,试了几次,就是没用。最后自己用长长的镊子,非常费劲的往底下掏了半天,勉强掏出几根头发,才缓解了管道堵塞的问题,但还是没有真正清爽的解决。前后至少折腾两三个小时。
现在这类问题几分钟就搞定了。先是亚马逊上搜一下关键词: sink, clog, 很快就出来一大堆产品解决问题,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且这种产品,现在都有录像使用说明,一分钟的演示,sink snake ( 水管蛇) 怎么用,非常清楚。十秒钟点击下单,价格只有七美元,第二天送货到门口,打开包装,水管蛇伸到水槽底下,来回转几次,再拔出来,一大堆肮脏的头发和其它沉积物终于弄出来了,水流立马就通畅了。一个字,爽!
以前折腾两三个小时也解决不彻底,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彻底搞定的问题,本质上是以下六个技术组合,最后形成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搜索 – 网络视频 – 电商网站订货 – 送货 – 后台仓储 – 水管蛇生产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只要让技术的组合性去自发演化,这个世界是根本不会有通胀的。
回复@行者千里55794:有很多无法迅速用语言精确表达的东西,看了视频,非常清楚,然后就迅速果断下单。所以这里视频技术确实很关键。//@行者千里55794:这个同时让我发现了视频技术支持的重要性,和现场支持会减少
(10/19/2021)
关于妒忌的经典传世之作:
Envy, a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r, by Helmut Schoeck (1922-1993)
读后让人拍案叫绝,相见恨晚。
嫉妒,尤其是对于和自己比较接近的圈内的同乡,同学或同事的嫉妒,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创新者更容易在新的环境推广自己理念。在自己圈内推广创新,即使有价值,对于周边人的内心的煎熬是极度痛苦的,他们的直觉反应是,”你丫以为自己是谁啊? 凭什么你能做,我们做不了? ”
所以有个猜测是,为什么早期的科技创新,更容易在内陆水运发达,或者有很长和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交通方便的地方涌现,是因为创新者很容易离开故土,摆脱嫉妒的压力,而到新的地方去推广自己的发明创造。有谚语说,”没有人是自己故乡的先知”,又有常言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独生子女,因为在成长期,没有感受过和兄弟姊妹去竞争父母注意力和其它资源的体验,因此对人性的嫉妒,缺乏理解和敏感度,因此在社会上涉及到群体合作的事情上,相对而言,更缺乏适应能力。
嫉妒的力量在于互相牵制约束。英国煤矿国有化多年后,发现如果一个工作小组的人数只有七八个,其旷工的次数,远小于十几个人的小组。如果所在小组的人数有十五个,你偷偷溜出去钓鱼,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还有其他人也开小差,所以不只你一个人会承受嫉妒的愤怒。但如果小组只有七个人,风险就大多了
有人评论,这本书好比社会科学里的”统一场论”
—
福哥 (1459-1525) 是神圣罗马帝国首富,去世的时候财富大约相当于欧洲 GDP 的 2%,相当于现在的四千亿美元。十四岁的时候去威尼斯做学徒,学习贸易和金融业。当年主要靠做哈斯伯格王朝的钱袋子发迹。另外达伽马开辟欧洲到印度航线后,他于1503年开始参与了对葡萄牙通往印度的贸易船队的投资。
福哥赚的没有六十倍那么多。船队第一次从印度回来时,因为胡椒太多,价格暴跌,葡萄牙国王扣留了货物,不许立刻卖。福哥和葡萄牙国王打了三年官司才拿回来,不过卖掉时还是赚了三倍,算是皆大欢喜。//@蒋大宽2020:[doge]1503年开始做达伽马的投资人到1525年去世,享受22年大航海葡萄牙垄断红利,每船来
达加马 1498年第一次到印度时,想拿欧洲的蜂蜜和时髦的帽子和印度人交易,遭到了当地阿拉伯倒爷的无情嘲笑。一个突尼斯商人警告达加马,下次最好带黄金来贸易,否则国王会把你的脑袋砍掉,没有人要你们的蜂蜜和帽子。
福哥在欧洲有大量铜矿和银矿,葡萄牙人成了福哥的最大最好的客户。
摘自 “The richest man who ever lived, The Life and times of Jacob Fugger “, by Greg Steinmetz
福哥是 1525年镇压德国农民起义的士瓦本同盟的背后主要金主之一。同年十二月三十日因病去世
(10/20/2021)
闸门打开,水放出来,就不可逆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群体惯性只要还在自我强化,任何试图扭转它的努力,都是在白费力气。
没有力量 (能量) 的人的观点毫无意义。//@instagram七姐_:朋友圈里有人持悲观态度,甚至对美股也不看好。相反,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乐观态度
(10/21/2021)
有个模糊的感觉,神圣罗马帝国 (Holy Roman Empire),有点像最早的一种区块链一样的实体, 持续出块将近一千年。直到拿破仑 1806年给它来了个硬分叉。
因为其组织结构相对于现代大规模中心化军事动员而言,效率太低,所以拿破仑战败之后,成员国没有足够动力重建联邦。
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 (1500-1558) 同时在 1516-1556年间也是西班牙国王 (因为母亲是西班牙皇室),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德国和阿根廷的世界杯足球决赛发生于 1550年,实际上两家是同一个君主。查理五世的理论统治范围覆盖一半的欧洲和一半的中南美洲,但对于各地诸侯的实际权力有限。
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信任,要确保自己的权益不被侵犯,往往需要人工验证和干预。
历史上的各种巨富,从十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福哥 (Jacob Fugger),到十九世纪的罗斯查尔德家族,往往都是在建立和保持信任的网络技术上,有创新,资金效率比别人高一些,因此不断积累更多财富。
但有人工干预的地方,容易卡壳,造成连锁反应,各种僵局 (stalemate) 和长期效率的低下。
区块链技术最终将把需要人工干预的信任技术,完全彻底的自动化,这对效率的指数型的提高,是普通人,目前还无法想象的。
但这么明白简单的道理,翻一下世界历史,就非常清楚了。
1498年葡萄牙人到印度做贸易,对方只能接受贵重金属支付。1490年神圣罗马皇帝 maximillian 重新征服奥地利匈牙利时,福哥是后面金主,作为回报,福哥掌握了匈牙利的银矿铜矿开采权。十几年后,大量银铜从匈牙利经 antwerp 转运到里斯本,换取葡萄牙从印度运来的胡椒香料,福哥成了香料的最大批发商。
很遗憾的是,塔列布正在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在事实证据和自己预测相反时,他只能诉诸粗暴的人身攻击来掩盖自己脆弱的逻辑框架。
(10/22/2021)
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的最本质动力,似乎来自于十三世纪初蒙古人的西征,1241年最西打到了波兰和匈牙利。虽然短期内对所到之处造成极大破坏,但此后一百年从西欧到东亚的贸易路线彻底打通,世界在 pax mongolica 之下有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相对和平的发展,意大利商人在这种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利益。
但黑死病也来源于亚洲,从 1346-1353年之间造成欧洲 30-60%的人口死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东西方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但另一方面大量希腊学者涌入意大利,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的繁荣。而威尼斯商人作为欧洲和印度之间贸易的中间商,也赚得盆满钵满。
1498年葡萄牙人打开了绕非洲去印度的贸易航线,几年后威尼斯的贸易垄断地位受到严重打击,如日中天的地位再也回不去了。
经济地位本质还是取决于大的格局,虽然大格局对于微观个体的影响,传导上会有时间上的迟滞。小的格局和大格局时有时会在方向上截然相反,常常出现一些反直觉的现象。
能够区分现象和本质,区分小格局和大格局,针对性的灵活配置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个人能力在大格局面前微不足道。即使是极少数”超人”,如果在微观上仔细观察其行为逻辑,本质也是因为更好的顺应了大格局下的大趋势。警惕一些装 *犯的明显违背常识逻辑的言论。不研究大格局和底层逻辑,迷信某人有三头六臂的神通广大,迟早要载大跟头。
黑死病最初可能在 1331年起源于蒙元北部,然后传播到欧洲。因为疾病爆发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一些贸易据点人死光了,切断了几大蒙古汗国之间的贸易联系。猜测这也是为什么蒙元在 1368年迅速崩溃的原因,因为无法和其它汗国互相呼应支持,后来甚至要低三下四的招安南边的海盗方国珍,寻求补给。
mehmed 二世 1453年 破君士坦丁堡之后,两天之后就借口收受拜占庭的贿赂,把二号人物 grand vizier (类似宰相) Halil Parsha 抓起来,一个月后杀害。 李景隆 1402年开南京城门放朱棣进来,两年后因为其他官员弹劾而被朱棣削爵抄家。虽然两者情况不太一样,但历史似乎总是押着有趣的韵脚。
回复@silverhawk_bay:mehmed 二世和 Halil pasha 的关系,可能更像明神宗和张居正的关系。要不是张死得早,等神宗到二十多岁,也会找借口收拾。
如果郭松龄没有在 1925年自爆,可能等到 1929年也会先于杨宇霆,被张学良收拾。
土耳其 1453年攻下康斯坦丁堡,本质还是巨大数量优势,十三万大军对一万守军,而后者基本上孤立无援。1683年七月,奥斯曼帝国围攻维也纳 60天,十七万大军对九万联军 (波兰+神圣罗马+匈牙利+哥萨克),最后以伤亡被俘四万多的代价惨败。这是奥斯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三百年冲突的一个转折点
奥斯曼土耳其 1453年打下康斯坦丁堡的一个利器是匈牙利工程师 Orban 制造的大口径加农炮,直径 76厘米,可以装 270公斤炮弹,射程 1600米。类似的,1273年蒙古破樊城的关键,是伊拉克工程师”阿老瓦丁” 造的回回炮,就是一种配重式抛石机,弹石重达 150斤,射程 400米。
回复@颤栗的树懒:本质还是拜占庭最后财力人力不足。Orban 后来因为当时技术局限性和奥斯曼指挥官的巨大压力,在大炮出现裂纹后还要强行开炮,结果炸了膛,自己也被炸死了
没有虚掩门,也迟早会有李景隆出来,开门迎降,因为实力差距太大了//@陶陶_陶陶:造大炮那哥们最后死了?我看君堡陷落的第一本书还是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很长一段时间还为那个虚掩门扼腕。不过后来觉得当时那个情况,也就是能再拖几个月,拜占庭完蛋是迟早的事。没钱没地,奥斯曼几代人奋六世之
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 1218-1265) 所统治的伊尔汗国最大势力范围,其西部边界到土耳其 anatolia (小亚细亚) 的东部。但旭烈兀去世后慢慢开始式微,1337年分裂成几个小国。奥斯曼帝国是在 1241年蒙古入侵 anatolia 之后的混乱中逐渐涌现出来的,但其早期的发展成长过程,缺乏历史资料。
这石头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挤眼]忽必烈因为是旭列兀的亲哥,所以从伊尔汗国借调工匠比较容易。 //@cobain_85089:我老家就在樊城,听长辈说过去工地还时常能挖到大石头,考证是那时候打进来的
帖木儿帝国 (1370-1507) 势力范围覆盖今天的土耳其西部到阿富汗,基本上取代了原来的伊尔汗国的领地。在1402年安卡拉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帝国,活捉苏丹 Bayezid,极尽羞辱。苏丹的几个儿子后打了十一年内战才消停。可以说帖木儿给拜占庭帝国续了五十年的命。帖木儿 1405年在讨伐明朝的行军路上去世。
(10/24/2021)
基督教最初在罗马帝国是被迫害的,公元 313年康斯坦丁皇帝发布了所谓 Edict of Milan, 给予其合法地位。
325年,康斯坦丁召集了所谓 “基督教大公会议”,确立了主流教义,所谓 Nicene Creed.
公元 380年,Theodosius 皇帝发布了 Edict of Thessalonica, 将基督教, 尤其是 Nicene 主流教义,定为官方宗教。
从各类宗教的自发涌现和传播,来理解区块链技术,会发现有一些类似之处。而如果只是简单看其每天相对于法币的价格波动来判断好坏,反而常常会觉得格格不入。
—-
1815-1914年这一百年间,因为世界大部分国家以金或者银为本位,所以基本上是不存在通胀的,一百年来欧洲和美国的主要物价指数基本没变。某些地区可能因为发生局部战争,或者发现新的金矿和银矿,而产生短期的通胀,但一般很快又会退回去。
当然银行也没有储蓄保险,存在银行的钱可能因为银行倒闭而全部亏掉。
1971年之后法币不再喵定贵重金属,而由中央银行调控,在历史长河中更像是个例外,而不是本该如此。”跑赢通胀” 也许对几十年后的人来说,会变成陌生的概念
(10/26/2021)
“人们的真实行为模式,和他被期待的应该的行为模式,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任何忽视每一天的现实,而试图生活在一个理想世界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他是被忽悠在毁灭自己,而不是保全自己。”
— 佛罗伦萨的马老师
更让我惊讶的是,人们对于自己理解的”理想世界”的顽固执着,即使各种信号明确显示这是通向自我毁灭之路。一个解释角度,是个人的认知被周边的社交圈潜移默化的绑架了,没有能力超然的跳出来。//@首席安宁官:报告王大爷:试图生活在黛西爱情里的盖茨比血亏
原话是 “ideal world”, 意思是你一厢情愿的对世界的理解。 //@海波的随想:不能理解这段话,听上去或者有道理。但是人不应该追求理想吗?
回复@KUKUmus:”自我形象实现的幻觉” 这个说法很精准//@KUKUmus:最近看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里有一段关于从自我形象实现,转变到自我实现的内容很有启发。大部分人很难跳脱出周围噪声的影响,沉迷在自我形象实现的幻觉里。
回复@肖战夜袭珍珠港:所以要摆脱这个桎梏,必须不断接触更大的”外界”,不断输入更多的素材来”想象”,再回头看以前的”追求”,就会觉得极为幼稚可笑。//@肖战夜袭珍珠港:人的行为跟所谓的“追求”,多数时候是外界赋予加自身想象的。
找到原作了,229页, “to fullfill your potential instead of wasting energy on actualizing your dissipating image, which is not real and means expending your vital energy” //@KUKUmus:最近看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里有一段关于从自我形象实现,转变到自我实现的内容很有启发。
李小龙这本书越看越拍案叫绝,里面有些见地相当深刻,写出来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出头。如果不是 1973年出意外的话,他可以成为乔布斯级别的大师 //@KUKUmus:看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里有一段关于从自我形象实现,转变到自我实现的内容很有启发。大部分人很难跳脱出周围噪声的影响,沉迷在自我形象实现
(10/27/2021)
从经济价值看,虚拟世界会拉大和物理世界的差距,彻底碾压后者。
原因很简单,虚拟世界连接快,选择多,可组合性多,复杂度高,而且容量可以扩展无数倍,没有上限。现在这个趋势只是刚开始。
这就像你如果看地图,很多国家的人口经济中心主要就是沿海岸线,河岸线或铁路沿线的狭长的地带,而这个狭长地带的极少数核心枢纽又是重中之重。
其它交通不便,缺乏连接的地方,看上去很多地,很大,很有实体的感觉,但没有意义。比如澳大利亚,中心都是沙漠,主要经济活动还是在悉尼墨尔本一带。加拿大理论上面积世界第二大,但绝大多数人口都在美加边境五十英里之内.
李小龙,乔布斯,马斯克这些人,都是属于对于自己的领域的技术的探索和发扬光大,非常执着和沉迷的大师。所以他们可以把所在领域的水平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财富只是顺带的结果而已。
以钱为目的,而不享受艺术或技术摸索过程本身的人,反而在财富积累上走不远。
李小龙 1973年写的一篇短文 (“我自己的进程里” 之八) 中说道,”我很开心,因为我每天都在成长,老实说,我自己也不知道最终的极限在哪里。肯定的是,每一天我都可以获得新的发现或者启示。” 写此文时正准备拍两部电影,Enter the dragon, The game of death.
据 chuck norris 说,李 1968年练习举重时把脊柱搞脱位,在医院住了三周,但出院后背痛,所以要经常服用肌肉松弛的药物,但这个药和止痛药会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他熟睡时大脑血管破裂。因为是在睡觉时发生,所以耽误了救治的时机,而不幸死亡。
(10/28/2021)
刺破某个巨大庞氏骗局的最有效的催化剂,是出现一个新的更大的庞氏骗局。因为喜欢追庞氏骗局的投机者大多是同一类人。
而光去大声疾呼,痛斥庞氏骗局的如何如何不理性,短期是没有啥 niao 用的。
(10/29/2021)
很多事情,归根结底是个成本不对称的问题。
事后维权,或者讨债,成本一般是事前做调查研究的十倍,百倍甚至更多。
和某个人对话,如果需要你去解释和说服对方,这也是一个不对称的关系。因为说服要耗精力,而对方总可以用一块钱的抬杠挑刺的成本,来消耗你十块甚至一百块的成本来解释。
所以和外界互动时,一定要尽量保持成本的不对称性有利于你,绝对不能去做用十块钱的成本和对方一块钱的成本消耗的傻事,否则很快会受到客观规律惩罚。
摒弃掉很多结构性的”成本不对称的坏”的习惯,可以从根本上,全方位的提高生活工作效率。
回复@陈氏东辉:遇到这种情况,完全不理睬,一般是最佳策略。//@陈氏东辉:很多人靠骂名人出名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吧,你一回骂,或者一解释,他就赢了。
总有很多人,宁愿事后花几个月几年去维权,也不愿事前花几小时几天去研究学习。这就是冷冰冰的现实。永远不会变。
凡是不可逆,或者可逆成本极高的事情,需要谨慎,谨慎程度大致应当和最坏情况下的损失成正比.
(10/30/2021)
全局观好的人,细节理解上往往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 ;
细节非常清楚的人,忙于具体的操作,没有时间研究和理解大局,因此全局观往往有很多明显可笑的错误。
实践上精力有限,不可能首尾兼顾,但应当还是先以全局观为重,再不断纠正调整细节上的认知。
否则全局观都错了,即使细节做得再好,等到发现错误时,就会发现前面完全都是白忙一场,追悔莫及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Mohine:确实,这个就等同于那个九方皋相马的典故
不错的思想。感谢分享。